缓刑制度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2页 |
第2章 缓刑概述 | 第12-17页 |
2.1 缓刑制度的缘起和演变 | 第12-14页 |
2.2 现代缓刑制度的类型 | 第14-17页 |
2.2.1 缓宣告的缓刑 | 第15-16页 |
2.2.2 缓执行的缓刑 | 第16-17页 |
第3章 缓刑法律性质及价值蕴涵 | 第17-26页 |
3.1 缓刑法律性质观点评析 | 第17-18页 |
3.2 缓刑法律性质的定位 | 第18-19页 |
3.3 缓刑制度的价值蕴涵 | 第19-22页 |
3.4 缓刑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3.4.1 刑事社会学派的教育刑理论 | 第22-25页 |
3.4.2 刑事政策学说 | 第25-26页 |
第4章 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 | 第26-37页 |
4.1 亚太地区与我国缓刑适用比较 | 第26-27页 |
4.2 我国缓刑的适用论 | 第27-32页 |
4.3 我国缓刑执行现状 | 第32-37页 |
4.3.1 缓刑执行监督的主体 | 第32页 |
4.3.2 缓刑执行监督的内容 | 第32-33页 |
4.3.3 缓刑的考验期 | 第33-34页 |
4.3.4 考验期满的法律后果与缓刑的撤销 | 第34-37页 |
第5章 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 第37-49页 |
5.1 关于缓刑适用制度的思考 | 第37-39页 |
5.1.1 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的完善 | 第37-39页 |
5.2 关于缓刑适用排除要件的思考 | 第39页 |
5.3 缓刑适用制度的程序性方面的完善 | 第39-40页 |
5.4 缓刑考察方面的完善 | 第40-45页 |
5.4.1 缓刑考察机关及其职责 | 第40-42页 |
5.4.2 缓刑考察内容—缓刑犯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42-45页 |
5.5 完善有关缓刑撤销的规定 | 第45-46页 |
5.6 信息技术与缓刑制度的完善 | 第46-49页 |
5.6.1 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 第47页 |
5.6.2 信息化技术在缓刑制度的应用前景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