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2页 |
1.1 世界塑料管材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 共挤出的概述 | 第11-12页 |
1.3 塑料复合管材共挤出基本生产工艺 | 第12-13页 |
1.4 共挤出复合管材的应用实例 | 第13-15页 |
1.4.1 PVC-U/ABS塑料复合给水管材 | 第13-14页 |
1.4.2 HDPE单孔硅芯管 | 第14页 |
1.4.3 芯层发泡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 第14-15页 |
1.5 我国的塑料共挤出机头与国外的差距 | 第15-16页 |
1.6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6.1 当前CAD技术发展现状与方向 | 第16-19页 |
1.6.2 塑料挤出模和共挤出模CAD开发现状 | 第19-20页 |
1.7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1.7.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0页 |
1.7.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共挤出基础理论与管材机头设计 | 第22-42页 |
2.1 塑料共挤粘合理论 | 第22-23页 |
2.2 复合管材界面的不均匀性 | 第23-25页 |
2.3 共挤出过程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第25-28页 |
2.3.1 共挤物料粘度比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2 口模温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3 口模出口间隙的影响 | 第27页 |
2.3.4 流道形状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5 熔体流率比和牵引速度影响 | 第28页 |
2.4 共挤出管材熔体流动分析 | 第28-33页 |
2.4.1 假设和约定 | 第28页 |
2.4.2 流动方程和流动模型 | 第28-30页 |
2.4.3 管材共挤出熔体流动分析 | 第30-33页 |
2.5 塑料复合管材共挤出机头设计 | 第33-38页 |
2.5.1 共挤出机头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2.5.2 机头主要零件设计 | 第34-38页 |
2.6 管材共挤出模机械设计与校核 | 第38-41页 |
2.6.1 口模径向允许变形量 | 第39-40页 |
2.6.2 支架支撑强度校核 | 第40页 |
2.6.3 联接螺钉计算 | 第40-4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Solid Edge及其二次开发环境 | 第42-50页 |
3.1 三维CAD软件Solid Edge简介 | 第42-43页 |
3.2 Solid Edge二次开发概述 | 第43-44页 |
3.2.1 Solid Edge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3.2.2 基于OLE技术实现Solid Edge | 第44页 |
3.3 基于VB环境下的Solid Edge二次开发 | 第44-49页 |
3.3.1 Visual Basic 6.0简介 | 第44-45页 |
3.3.2 Solid Edge对象的层次结构 | 第45-46页 |
3.3.3 VB与Solid Edge的连接 | 第46-47页 |
3.3.4 引用Solid Edge类型库 | 第47-49页 |
3.3.5 在Solid Edge界面中执行应用程序 | 第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复合管材挤出机头CAD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 第50-62页 |
4.1 Solid Edge中的变量表 | 第50-51页 |
4.2 参数化设计及其实现方法 | 第51-55页 |
4.2.1 编程技术生成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设计 | 第52-54页 |
4.2.2 基于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设计 | 第54-55页 |
4.3 自动装配技术 | 第55-58页 |
4.3.1 零部件的添加和位置改变 | 第56页 |
4.3.2 零部件的基本三维装配关系 | 第56-58页 |
4.4 工程图技术 | 第58页 |
4.5 界面设计技术 | 第58-60页 |
4.6 数据库技术 | 第60-6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双层管材共挤出机头CAD系统开发与应用 | 第62-77页 |
5.1 系统的生存周期 | 第62页 |
5.2 系统功能 | 第62-64页 |
5.3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64-69页 |
5.3.1 模块化设计 | 第65页 |
5.3.2 系统模块 | 第65-69页 |
5.4 双层管材共挤出机头CAD系统的运行 | 第69-76页 |
5.4.1 管材介绍 | 第69-70页 |
5.4.2 系统运行 | 第70-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7-79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7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