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8-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设计和内容安排 | 第9-11页 |
三、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2-33页 |
第一节 外资银行进入的动机 | 第12-17页 |
一、追随客户(following clients)战略 | 第12-13页 |
二、海外扩张竞争优势 | 第13页 |
三、东道国的盈利机会 | 第13-14页 |
四、东道国监管规定 | 第14-15页 |
五、外资母银行自身因素 | 第15-16页 |
六、其他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的影响---一般性分析 | 第17-29页 |
一、竞争和效率 | 第18-20页 |
二、对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 第20-23页 |
三、对企业贷款的影响--摘樱桃战略和中小企业贷款问题 | 第23-24页 |
四、外资母公司对所并购东道国银行机构的影响 | 第24-29页 |
第三节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的影响---基于进入模式的分析 | 第29-33页 |
第三章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四个阶段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现状分析 | 第34-42页 |
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战略及其调整 | 第34-36页 |
二、现阶段外资银行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的现状 | 第36-39页 |
三、现阶段在华外资银行的特点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现阶段外资银行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的影响分析 | 第42-61页 |
第一节 外资银行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的积极意义 | 第42-46页 |
一、有助于国有银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形成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 第42-44页 |
二、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约束机制 | 第44-45页 |
三、有助于转移先进管理经验、产品技术和最佳管理,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 第45页 |
四、有助于国内商业银行建立先进的竞争理念,并将改变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外资银行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的消极影响 | 第46-49页 |
一、金融安全问题 | 第46-47页 |
二、国际性金融风险 | 第47页 |
三、外资银行母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 第47-48页 |
四、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 第48-49页 |
第三节 以美国银行参股中国建设银行为例的分析 | 第49-61页 |
一、美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的进入 | 第50-52页 |
二、美国银行以战略投资者进入的动机分析 | 第52-54页 |
三、美国银行进入建行后两行合作情况 | 第54-56页 |
四、美国银行进入对建行的影响 | 第56-61页 |
第五章 国内商业银行面对外资银行战略投资者进入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61-65页 |
一、必须确保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是真正长期的“战略投资者”并且确保解决好利益冲突的平衡 | 第61-62页 |
二、必须坚持在国有银行改革中规定外资持股比例政策的连续性 | 第62-63页 |
三、必须建立开放的和兼容的观念 | 第63-64页 |
四、要注重管理机制的建立 | 第64页 |
五、要建立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商业银行的全员素质 | 第64-65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 | 第68-69页 |
附件二: 付争光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