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阎小萍教授“治未病”学术思想在风湿病诊治中的应用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治未病"的中医研究进展第12-24页
    1 "治未病"的认识第12-19页
        1.1 古代医家对"治未病"的认识第12-16页
            1.1.1《黄帝内经》第12页
            1.1.2 张仲景第12-13页
            1.1.3 华佗第13-14页
            1.1.4 孙思邈第14页
            1.1.5 朱丹溪第14-15页
            1.1.6 张景岳第15页
            1.1.7 叶天士第15-16页
        1.2 近代医家对"治未病"的认识第16-19页
            1.2.1 对"治未病"内涵的研究第16-18页
            1.2.2 "治未病"理论指导临床应用的研究第18-19页
    2 "治未病"学术思想的含义及运用第19-21页
        2.1 治未病思想的四层含义第19-20页
            2.1.1 未病先防第19页
            2.1.2 既病防变第19-20页
            2.1.3 愈后防复第20页
            2.1.4 防治药毒以及其他未病第20页
        2.2 "治未病"思想的运用第20-21页
    3 结语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24页
前言第24-26页
第二部分第26-58页
    1 阎小萍教授"治未病"学术思想初探第26-31页
        1.1 阎小萍教授对"治未病"的认识第26-29页
            1.1.1 未病先防第27页
            1.1.2 己病防变第27-28页
            1.1.3 愈后防复第28页
            1.1.4 防治药毒以及其他未病第28-29页
        1.2 风湿病的定义第29-30页
        1.3 关注窗口期的早治疗,以防其终期之变第30-31页
    2 阎小萍教授治未病学术思想在临证中的应用第31-52页
        2.1 提出欲尪的理念第31-33页
            2.1.1 未病先防第31-32页
            2.1.2 既病防变第32页
            2.1.3 防治药毒以及其他未病第32-33页
            2.1.4 体育医疗和生活调护第33页
        2.2 提出欲偻的理念第33-34页
        2.3 治骨痹,以防治为主,早治为先第34-35页
        2.4 调和营卫第35-40页
            2.4.1 桂枝汤的调和营卫第37-38页
            2.4.2 顾护脾胃以调和营卫第38-39页
            2.4.3 温阳补肾,调和营卫第39-40页
        2.5 关注水代谢之平衡——燥痹第40-44页
            2.5.1 燥痹以阴虚为本第40-41页
            2.5.2 燥痹以燥热为标第41页
            2.5.3 燥痹非独阴虚,阳亦不足第41页
            2.5.4 燥痹津亏血少,瘀血内生第41页
            2.5.5 注重甘寒清润,养阴以润燥第41-42页
            2.5.6 重视阴阳双补,阳中求阴第42-43页
            2.5.7 强调祛风、寒、湿之邪以通络第43页
            2.5.8 关注活血化瘀第43-44页
            2.5.9 顾护中焦脾胃第44页
        2.6 谨调骨筋肉脉皮等所主之脏,重视脏腑辩证第44-50页
            2.6.1 肺主气,朝百脉,司皮毛第44-46页
            2.6.2 心主血脉第46页
            2.6.3 脾司运化,主肌肉第46-48页
            2.6.4 肝藏血,主筋第48-49页
            2.6.5 肾主骨,生髓第49-50页
        2.7 "五连环"综合治疗法第50-52页
            2.7.1 第一环健康教育第50-51页
            2.7.2 第二环体育医疗第51页
            2.7.3 第三环、第四环中医为主、中西合璧第51-52页
            2.7.4 第五环内外兼治第52页
    3 典型病案第52-57页
        3.1 欲偻病案第52-53页
        3.2 欲尪病案第53-55页
        3.3 燥痹病案第55-57页
    4 结语第57-58页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个人简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晚期带瘤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奥曲肽—紫杉醇偶联物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逆转人卵巢癌A2780/Taxol紫杉醇耐药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