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假酸浆简介 | 第13页 |
1.3 多糖类化合物的简介 | 第13-16页 |
1.3.1 多糖类化合物的来源 | 第13页 |
1.3.2 多糖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1.3.3 多糖类化合物的结构 | 第14页 |
1.3.4 多糖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14-15页 |
1.3.5 多糖类化合物的纯化 | 第15-16页 |
1.3.6 多糖类化合物的抗氧化的研究 | 第16页 |
1.4 论文立题意义 | 第16-17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假酸浆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18-29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18-19页 |
2.2.1 试验仪器 | 第18页 |
2.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8-19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19-22页 |
2.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19页 |
2.3.2 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19页 |
2.3.3 假酸浆多糖提取的工艺流程 | 第19页 |
2.3.4 热水浸提法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 | 第19-20页 |
2.3.5 超声波提取法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 | 第20-21页 |
2.3.6 微波提取法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 | 第21-22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2-28页 |
2.4.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2页 |
2.4.2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22-27页 |
2.4.3 正交实验结果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假酸浆多糖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29-30页 |
3.2.1 试验仪器 | 第29页 |
3.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3.3.1 乙醇沉淀假酸浆多糖方法的研究 | 第30页 |
3.3.2 假酸浆多糖的脱蛋白质方法的研究 | 第30-31页 |
3.3.3 假酸浆多糖的脱色方法的研究 | 第31-32页 |
3.3.4 假酸浆多糖的分级 | 第32页 |
3.3.5 假酸浆多糖的纯度鉴定 | 第32-3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3.4.1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页 |
3.4.2 乙醇沉淀假酸浆多糖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33-34页 |
3.4.3 假酸浆中蛋白质脱除方法的比较 | 第34-35页 |
3.4.4 过氧化氢脱色的结果 | 第35-37页 |
3.4.5 假酸浆多糖纯度的鉴定 | 第37-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假酸浆多糖的体外抗氧化研究 | 第41-46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41-42页 |
4.2.1 试验仪器 | 第41-42页 |
4.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2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4.3.1 试剂的配制 | 第42页 |
4.3.2 假酸浆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2-43页 |
4.3.3 假酸浆多糖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3页 |
4.3.4 假酸浆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4.4.1 假酸浆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3-44页 |
4.4.2 假酸浆多糖对·OH自由基清除率能力的测定 | 第44页 |
4.4.3 假酸浆多糖对O2-·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