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研究选题概述 | 第8-16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 第9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四) 论文创新点及研究特色 | 第13-16页 |
二、翁丁村文化旅游开发的条件及原因 | 第16-23页 |
(一) 翁丁村文化旅游开发的客观条件 | 第16-20页 |
1、历史区位条件 | 第16页 |
2、社会经济发展 | 第16-17页 |
3、民族文化基础 | 第17-20页 |
(二) 翁丁村文化旅游开发驱动因素 | 第20-23页 |
1、文化战略转型中的时代要求 | 第20-21页 |
2、经济转型的驱动 | 第21页 |
3、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推动 | 第21-22页 |
4、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 | 第22-23页 |
三、翁丁村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 | 第23-44页 |
(一) 翁丁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23-25页 |
(二) 翁丁村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分析 | 第25-29页 |
1、物质文化为基础的产品形式 | 第26-28页 |
2、非物质文化为基础的产品形式 | 第28-29页 |
(三) 翁丁村在地族群的文化旅游参与分析 | 第29-33页 |
1、在地族群的参与方式 | 第29-30页 |
2、在地族群的参与过程 | 第30-32页 |
3、在地族群的参与心态 | 第32-33页 |
(四) 文化旅游对翁丁村的影响 | 第33-36页 |
1、单一身份向多重身份转变 | 第33页 |
2、传统民族文化被现代文明迅速“过滤” | 第33-34页 |
3、行为自觉到文化自觉的逆向觉醒 | 第34-35页 |
4、民族文化“神圣感”被淡化 | 第35-36页 |
(五) 翁丁村在文化旅游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36-40页 |
1、利益相关者的范围界定 | 第36-37页 |
2、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 第37-39页 |
3、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 | 第39-40页 |
(六) 翁丁村的权力组织结构分析 | 第40-44页 |
1、权力组织结构的变化分析 | 第40-42页 |
2、权力组织结构变化中在地族群参与分析 | 第42-44页 |
四、民族特色村寨在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 第44-51页 |
(一) 民族特色村寨在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 第44-48页 |
1、适应民族特色村寨需要的旅游评定体系 | 第44-45页 |
2、忽视人力资本和产权的存在和影响 | 第45页 |
3、文化变质和文化污染蔓延 | 第45-47页 |
4、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傲的过度膨胀 | 第47-48页 |
(二) 启示及解决策略 | 第48-51页 |
1、针对民族村寨旅游景区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 第48页 |
2、保持民族村寨“文化保护者”身份的独立性 | 第48-49页 |
3、构建当地民族文化精英培养机制与空间 | 第49-50页 |
4、强化民族村寨人力资本产权认知,重塑民族文化之魂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