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27页 |
一、选题缘由、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二、学术研究综述 | 第10-25页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和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一章 近代以前怒江地区傈僳族的经济 | 第27-31页 |
第一节 唐至元时期怒江地区傈僳族先民及经济发展概况 | 第27-28页 |
一、唐宋时期史料中关于傈僳族先民的记载 | 第27页 |
二、元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分布及经济发展概况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明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分布及经济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清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分布及经济发展概况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近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经济发展概况 | 第31-49页 |
第一节 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农业发展概况 | 第31-41页 |
一、农作物种类 | 第32-34页 |
二、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牛耕、水田的耕作 | 第34-36页 |
三、农业生产工具 | 第36-41页 |
(一) 竹木工具 | 第36-37页 |
(二) 铁制工具 | 第37-41页 |
第二节 怒江地区傈僳族的手工业发展概况 | 第41-44页 |
一、麻纺织技术 | 第41-42页 |
二、酿酒技术 | 第42-44页 |
三、竹木器具制造 | 第44页 |
第三节 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商业发展概况 | 第44-49页 |
一、集市 | 第44-46页 |
二、交换 | 第46-49页 |
第三章 近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经济的发展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9-71页 |
第一节 近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经济的发展演变 | 第49-63页 |
一、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农业发展变化 | 第50-56页 |
(一) 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 第50-54页 |
(二) 牛耕与水稻技术的传播 | 第54-55页 |
(三) 铁制农具的使用增多 | 第55-56页 |
二、怒江地区傈僳族的手工业发展变化 | 第56-57页 |
三、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商业发展变化 | 第57-63页 |
(一) 杉板贸易的发展 | 第57-58页 |
(二) 矿业的发展 | 第58-59页 |
(三) 集市的发展 | 第59-60页 |
(四) 土地占有形式与土地买卖的变化 | 第60-63页 |
四、怒江地区傈僳族经济形态方面的变化 | 第63页 |
第二节 近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经济发展演变的原因 | 第63-71页 |
一、统治者在管理措施上的变化 | 第63-67页 |
二、外来因素对怒江地区傈僳族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67-69页 |
三、近代傈僳族自身的发展 | 第69-71页 |
第四章 近代傈僳族经济社会发展演变对怒江地区的影响 | 第71-78页 |
第一节 对怒江傈僳族自身历史发展的影响 | 第71-74页 |
一、生产生活方面 | 第71页 |
二、宗教方面 | 第71-73页 |
三、教育方面 | 第73-74页 |
第二节 对怒江地区各民族间社会关系的影响 | 第74-78页 |
一、对怒江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 | 第74-75页 |
二、对怒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