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1.1 证券行政和解制度研究背棄及现状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页 |
1.3 本文结构 | 第11-12页 |
1.4 文章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证券行政监管和解概述 | 第13-17页 |
2.1 证券行政监管和解制度的渊源及内涵 | 第13-14页 |
2.1.1 证券行政监管和解制度的渊源 | 第13页 |
2.1.2 证券行政和解的内涵 | 第13-14页 |
2.2 证券行政和解制度的特征 | 第14-17页 |
2.2.1 证券行政和解的行政主导性 | 第14-15页 |
2.2.2 证券行政和解中证监会的双重身份 | 第15页 |
2.2.3 证券行政和解制度的法定性与任意性相结合 | 第15页 |
2.2.4 证券行政和解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 第15-17页 |
3 行政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 第17-21页 |
3.1 反对建立行政和解制度阶段 | 第17-18页 |
3.1.1 行政权不可处分的传统认知 | 第17页 |
3.1.2 行政权扩大易导致权力寻租 | 第17-18页 |
3.2 转变阶段 | 第18-19页 |
3.2.1 我国建立行政和解的障碍克服 | 第18-19页 |
3.2.2 实践中对行政和解的探索 | 第19页 |
3.3 证券领域行政和解试点阶段 | 第19-21页 |
4 证券行政和解的法律依据与和解的适用条件 | 第21-25页 |
4.1 证券行政和解的法律依据 | 第21-23页 |
4.1.1 域外证券和解立法模式分析 | 第21-22页 |
4.1.2 和解权的本质来源 | 第22页 |
4.1.3 我国证券行政和解立法模式的探索 | 第22-23页 |
4.2 证券行政和解的适用条件 | 第23-25页 |
4.2.1 域外证券行政和解模式的分析 | 第23-24页 |
4.2.2 我国证券行政和解制度适用条件的构建 | 第24-25页 |
5 我国证券行政和解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25-35页 |
5.1 证券行政和解的运作程序 | 第25-28页 |
5.1.1 证券行政和解启动程序 | 第25-27页 |
5.1.2 证券行政和解的其他程序 | 第27-28页 |
5.2 证券行政和解协议的内容 | 第28-30页 |
5.2.1 和解协议内容的一般规定 | 第28-29页 |
5.2.2 我国《试点办法》中对证券行政和解协议内容的规定 | 第29-30页 |
5.3 证券行政和解协议的效力分析 | 第30-33页 |
5.3.1 和解协议对利害关系人的效力 | 第30页 |
5.3.2 对《试点办法》中和解协议效力的分析 | 第30-32页 |
5.3.3 证券行政和解协议的效力瑕疵 | 第32-33页 |
5.4 证券行政和解的监督程序 | 第33-35页 |
6 和解金的管理与使用 | 第35-37页 |
6.1 和解金使用的域外立法分析 | 第35页 |
6.2 寻求适合我国的和解金使用规则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