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金纳米粒子(AuNPs) | 第11-23页 |
1.2.1 金纳米粒子的基本效应 | 第12-13页 |
1.2.2 金纳米粒子的特性 | 第13-15页 |
1.2.3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2.4 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的应用 | 第17-23页 |
1.3 核酸适配体 | 第23-26页 |
1.3.1 核酸适配体的制备 | 第23页 |
1.3.2 核酸适配体的优势特点 | 第23-24页 |
1.3.3 核酸适配体金纳米粒子结合在比色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24-26页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6-2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利用金纳米粒子比色法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 | 第29-42页 |
2.1 引言 | 第29-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2.2.1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31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页 |
2.2.3 柠檬酸根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4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2页 |
2.2.5 实际样品的处理 | 第32页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2-41页 |
2.3.1 金纳米粒子比色法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的原理分析 | 第32-34页 |
2.3.2 硫酸氢钠对 AuNPs 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3 反应时间的优化 | 第35-36页 |
2.3.4 选择性实验 | 第36页 |
2.3.5 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方法性能分析 | 第36-38页 |
2.3.6 干扰实验 | 第38-39页 |
2.3.7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39-41页 |
2.4 结论 | 第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利用适配体和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牛奶中的四环素 | 第42-59页 |
3.1 引言 | 第42-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2.1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44-45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5页 |
3.2.3 巯基乙胺修饰的金纳米粒子(CS-AuNPs)的合成 | 第45页 |
3.2.4 适配体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四环素的方法建立 | 第45-46页 |
3.2.5 牛奶样品的前处理过程 | 第46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6-57页 |
3.3.1 适配体金纳米粒子比色法检测四环素的原理验证 | 第46-48页 |
3.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8-51页 |
3.3.3 适配体金纳米粒子比色法检测四环素的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3.3.4 选择性实验 | 第52-53页 |
3.3.5 圆二色光谱(CD)分析 | 第53-55页 |
3.3.6 干扰实验 | 第55页 |
3.3.7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55-57页 |
3.4 结论 | 第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导师简介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