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概述 | 第15-21页 |
1.2.1 茶园土壤碳氮养分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性和土壤酶的生态功能机理 | 第17-19页 |
1.2.3 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 | 第19-21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21-2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碳氮养分及胞外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23-33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2.2.1 试验地点和供试材料 | 第24-25页 |
2.2.2 试验处理 | 第25页 |
2.2.3 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2.3.1 水分处理前后不同植茶年限土壤碳库特征 | 第27-28页 |
2.3.2 水分处理前后不同植茶年限土壤氮库特征 | 第28-29页 |
2.3.3 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土壤碳-氮库特征之间的关系 | 第29-30页 |
2.4 讨论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碳氮养分及胞外酶对极端高温降雨的响应 | 第33-43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3.2.1 试验地点和供试材料 | 第34页 |
3.2.2 试验处理 | 第34页 |
3.2.3 测定方法 | 第34页 |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4-3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3.3.1 极端高温和降雨处理前后不同植茶年限土壤碳库特征 | 第35-37页 |
3.3.2 极端高温和降雨处理前后不同植茶年限土壤氮库特征 | 第37-38页 |
3.3.3 极端气候处理条件下土壤碳-氮库特征之间的关系 | 第38-39页 |
3.4 讨论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41-43页 |
4 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极端高温和降雨的响应 | 第43-53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4.2.1 试验地点和供试材料 | 第44页 |
4.2.2 试验处理 | 第44页 |
4.2.3 测定方法 | 第44-45页 |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5-4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4.3.1 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 第47-50页 |
4.3.2 土壤环境因子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50页 |
4.4 讨论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2-53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53-54页 |
5.2 创新点 | 第54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