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三阶段复合脉冲修复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2章 铅酸蓄电池 | 第11-21页 |
2.1 铅酸蓄电池的分类 | 第11页 |
2.2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 | 第11-12页 |
2.3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2.4 铅酸蓄电池的主要参数 | 第13-14页 |
2.5 铅酸蓄电池的特性 | 第14-17页 |
2.5.1 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 第14页 |
2.5.2 铅酸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 第14-15页 |
2.5.3 铅酸蓄电池的温度特性 | 第15页 |
2.5.4 铅酸蓄电池的硫化特性 | 第15-16页 |
2.5.5 铅酸蓄电池的极化特性及影响 | 第16-17页 |
2.6 铅酸蓄电池失效的原因 | 第17页 |
2.7 铅酸蓄电池充电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8 铅酸蓄电池修复技术 | 第18-20页 |
2.9 本课题采用的修复技术 | 第20页 |
2.10 本章小节 | 第20-21页 |
第3章 铅酸蓄电池修复系统硬件设计 | 第21-35页 |
3.1 总体方案概述 | 第21页 |
3.2 控制核心 | 第21-22页 |
3.3 驱动电路 | 第22-23页 |
3.3.1 M57962L 驱动器 | 第22-23页 |
3.4 修复电路设计 | 第23-24页 |
3.5 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 第24-29页 |
3.5.1 常见电压检测电路 | 第24-27页 |
3.5.2 本课题电压检测设计 | 第27-29页 |
3.6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 第29-31页 |
3.7 报警电路的设计 | 第31页 |
3.8 显示部分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3.8.1 MODBUS协议 | 第31页 |
3.8.2 TK6070IP型号触摸屏 | 第31-32页 |
3.9 铅酸蓄电池剩余电量(SOC)评估 | 第32-34页 |
3.9.1 常见SOC估算方法 | 第32-33页 |
3.9.2 本课题采用的方法 | 第33-34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铅酸蓄电池修复系统软件设计 | 第35-42页 |
4.1 系统集成开发环境 | 第35-36页 |
4.2 系统总体软件设计流程 | 第36-37页 |
4.3 电压检测流程 | 第37-38页 |
4.4 电流检测程序设计 | 第38-39页 |
4.5 PWM程序设计 | 第39-40页 |
4.6 触摸屏与单片机通讯 | 第40-41页 |
4.7 本章小节 | 第41-42页 |
第5章 铅酸蓄电池修复系统实验 | 第42-46页 |
5.1 三阶段复合脉冲修复系统仿真实验 | 第42-43页 |
5.2 三阶段复合脉冲修复系统实验 | 第43-45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45-4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