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南海1Ma以来浮游有孔虫组合与古水温的变化及意义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选题意义及项目依托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古黑潮研究方法简介 | 第12-17页 |
·微体古生物组合 | 第12页 |
·古水温的恢复方法 | 第12-15页 |
·有孔虫转换函数法 | 第13页 |
·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法 | 第13-14页 |
·有孔虫壳体 Mg/Ca 法 | 第14页 |
·长链不饱和烯酮法 | 第14-15页 |
·地层框架的建立 | 第15-17页 |
·氧同位素地层学 | 第15-16页 |
·磁性地层学 | 第16页 |
·生物地层学 | 第16页 |
·年代地层学 | 第16-17页 |
第3章 区域环境背景 | 第17-24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0页 |
·区域水文环境 | 第20-22页 |
·区域气候特征 | 第22-24页 |
第4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24-28页 |
·研究材料 | 第24-26页 |
·岩芯柱的岩性特征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U_(37)~(k’)测试 | 第26页 |
·浮游有孔虫组合分析 | 第26-27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27-28页 |
第5章 岩芯的沉积特征和地层框架 | 第28-34页 |
·315-C0002D 岩芯的沉积特征 | 第28-30页 |
·315-C0002D 岩芯的地层年代 | 第30-34页 |
·生物地层 | 第30-31页 |
·磁性地层 | 第31页 |
·315-C0002D 岩芯的年代地层框架 | 第31-34页 |
第6章 古水温和浮游有孔虫组合特征 | 第34-44页 |
·岩芯的古水温记录 | 第34-36页 |
·浮游有孔虫组合特征 | 第36-41页 |
·浮游有孔虫重要属种的生态意义 | 第36-39页 |
·优势属种和 Simpson 指数的变化 | 第39-41页 |
·浮游有孔虫的生态类群的变化 | 第41-44页 |
第7章 研究区古海洋环境的变迁 | 第44-51页 |
·MIS27-20 的古海洋环境演化 | 第44-45页 |
·MIS19-14 的古海洋环境演化 | 第45-47页 |
·MIS13-1 的古海洋环境演化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1页 |
第8章 主要认识和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