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引言第12-18页
    (一)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第12-13页
        1. 研究的背景第12页
        2. 研究的必要性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四) 主要研究方法第16-17页
        1. 调查统计法第16页
        2. 文献资料法第16页
        3. 案例分析法第16页
        4. 描述性研究法第16页
        5. 经验总结法第16页
        6.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第16-17页
    (五) 重难点和创新点第17-18页
一、新媒体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及特征第18-25页
    (一) 新媒体的含义及特征第18-21页
        1. 新媒体的定义第18-19页
        2. 新媒体的特征第19-21页
    (二)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及特征第21-25页
        1.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含义第21-22页
        2.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第22-25页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及作用形式第25-30页
    (一) 新媒体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功能第25-28页
        1. 政治文化的传承功能第25-26页
        2. 政治价值的形成功能第26页
        3. 政治态度的树立功能第26-27页
        4. 政治人格的完善功能第27页
        5. 政治系统的维持功能第27-28页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形式第28-30页
        1. 政治消息的获得第28页
        2. 政治诉求的表达第28页
        3. 政治言论的导向第28页
        4. 政治参与的促进第28-30页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内容第30-36页
    (一)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认知交往的影响第30-31页
        1. 大学生政治认知交往的相关调查第30-31页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认知交往影响的分析第31页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影响第31-33页
        1. 大学生政治态度的相关调查第31-32页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态度影响的分析第32-33页
    (三)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第33-34页
        1. 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度的相关调查第33页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分析第33-34页
    (四)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生活的影响第34-36页
        1. 大学生政治生活的相关调查第34-35页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生活影响的分析第35-36页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路径新探第36-41页
    (一) 加强互联网的育人作用第36-37页
        1. 完善网络论坛的教化功能第36-37页
        2. 强化博客、QQ空间的育人功能第37页
    (二) 借助视频资源开拓课堂新形式第37-39页
        1. 挖掘视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第37-38页
        2. 开发服务教材的视频资源第38页
        3. 把握好视频资源与课堂教育的衔接点第38-39页
    (三) 发挥手机功能创新教育手段第39页
        1. 利用手机报、微信创新教育新手段第39页
        2. 借助手机短信创新教育手段第39页
    (四) 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第39-41页
        1. 拓展教育实践新途径,打造“互联网+”思政教育新形态第40页
        2. 坚持情感陶冶的方法第40页
        3. 发挥新媒体的综合作用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附录第44-49页
后记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民办高校规避倒闭风险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的生态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