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视角下中国省域碳强度趋同性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碳强度相关文献 | 第11-12页 |
1.2.2 趋同的相关文献 | 第12-13页 |
1.2.3 现有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页 |
第2章 理论及方法 | 第15-28页 |
2.1 碳减排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1 低碳经济理论 | 第15-16页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2.1.3 环境经济学理论 | 第17-18页 |
2.2 趋同理论及概念介绍 | 第18-22页 |
2.2.1 趋同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2.2 趋同概念及模型设定 | 第19-22页 |
2.3 空间计量经济相关理论介绍 | 第22-28页 |
2.3.1 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 | 第22-23页 |
2.3.2 空间权重矩阵 | 第23-25页 |
2.3.3 空间自相关 | 第25-27页 |
2.3.4 空间计量模型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碳强度空间分布 | 第28-35页 |
3.1 中国分省域碳强度现状 | 第28-31页 |
3.2 我国碳强度相关统计分析 | 第31-33页 |
3.2.1 能源消费总量与能源消费结构 | 第31-32页 |
3.2.2 我国总体碳强度特征 | 第32-33页 |
3.3 中国省域碳强度空间分布 | 第33-35页 |
第4章 中国省域碳强度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 | 第35-49页 |
4.1 σ趋同 | 第35-36页 |
4.2 绝对β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 | 第36-44页 |
4.2.1 省域碳强度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36-41页 |
4.2.2 绝对β趋同的模型建立及检验 | 第41-44页 |
4.3 条件β趋同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 第44-49页 |
4.3.1 影响因素的选择 | 第44-45页 |
4.3.2 条件β趋同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 第45-49页 |
第5章 空间视角下碳强度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9-53页 |
5.1 变量选取 | 第49-50页 |
5.2 检验结果 | 第50-53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6.1 结论研究 | 第53-54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研究生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