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代漕运制度研究--基于利益集团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13-14页
2 明代海运与漕运的制度变迁进程第14-19页
    2.1 明初的“河海兼运”第14-15页
    2.2 永乐年间罢海运、陆运专行漕运第15-16页
    2.3 嘉靖、隆庆年间的河海之争第16-18页
    2.4 明末短暂的施行海运第18-19页
3 明代海运、漕运的经济社会环境对比第19-26页
    3.1 明代漕运方式的优势第19-20页
    3.2 明代漕运方式的弊端第20-22页
    3.3 海运的优势——驳斥“漂没之险、倾覆之患”的论断第22-26页
4 漕运政局中的经济利益集团与博弈过程第26-40页
    4.1 来自中央政府的声音——以王宗沐重开海运为例第26-29页
        4.1.1 高拱与胶莱运河议案第26-28页
        4.1.2 王宗沐海运的试行与停罢第28-29页
    4.2 中央、地方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从漕运总督遴选的角度第29-33页
        4.2.1 漕运总督的设置与功能第29页
        4.2.2 夹缝中的漕运总督与“齐美尔连带”困境第29-31页
        4.2.3 漕运总督与地方官吏的矛盾第31页
        4.2.4 漕运总督的经济学分析——从博弈论视角分析第31-33页
    4.3 漕运总督与“条块分割”体制第33-36页
        4.3.1 漕运总督的“条块分割”的成因第33-35页
        4.3.2 对我国当前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垄断的一些启示第35-36页
    4.4 来自地方的声音——以胶莱河海运工程为例第36-40页
        4.4.1 胶莱河海运议案的提出第36-37页
        4.4.2 黄运河沿岸的利益同盟第37-38页
        4.4.3 胶莱运河沿岸的利益同盟第38-40页
5 大运河沿岸的中小经济利益集团及其影响第40-46页
    5.1 成化、弘治时期土豪地主势力第40-42页
        5.1.1 明代地主豪强与政府的关系第40-41页
        5.1.2 地主豪强与地方漕运第41-42页
    5.2 漕运军、民在漕政体系中的作用第42-46页
        5.2.1 漕运的基层官吏第42-43页
        5.2.2 漕运军队的私货贸易第43-44页
        5.2.3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反映的深刻意义第44-46页
6 余论第46-48页
    6.1 对“利玛窦疑问”的回应第46页
    6.2 对我国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启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髁突三维偏移与横向不调的关系及关节间隙的研究
下一篇:早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