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 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一) 传统基本权利的效力 | 第12-13页 |
(二) 新型侵害基本权利主体 | 第13-14页 |
(三) 立法不作为导致基本权利的虚置 | 第14-15页 |
二、 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不同学说 | 第15-23页 |
(一) 直接效力模式 | 第15-18页 |
(二) 间接效力模式 | 第18-20页 |
(三) 国家行为理论 | 第20-23页 |
三、 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在我国的适用 | 第23-36页 |
(一) 我国适用的历史背景分析 | 第23-26页 |
(二) 我国适用的宪法规范分析 | 第26-27页 |
(三) 基本权利的第三人效力适用的权利范围 | 第27-30页 |
(四) 我国具体路径选择 | 第30-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