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2-14页 |
图表目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5-19页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3-43页 |
2.1 对拍卖机制的理论研究综述 | 第23-33页 |
2.2 对拍卖机制的实证研究综述 | 第33-36页 |
2.3 对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36-38页 |
2.4 对已有出让方式的争议及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 | 第38-41页 |
2.5 对新兴土地出让方式的研究 | 第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理论假设 | 第43-55页 |
3.1 对我国经营性用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机制的概述 | 第43-45页 |
3.2 理论假设 | 第45-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对我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机制的理论研究 | 第55-81页 |
4.1 模型假设 | 第55-56页 |
4.2 对挂牌机制的均衡分析——基于信息显示假设的两阶段升价拍卖模型 | 第56-65页 |
4.3 对拍卖机制的均衡分析——基于信息显示假设的单阶段升价拍卖模型 | 第65-67页 |
4.4 对招标机制的均衡分析——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公开保留价格的一价拍卖模型 | 第67-70页 |
4.5 对上海市改革后挂牌机制的均衡分析——基于信息显示假设的混合拍卖模型 | 第70-73页 |
4.6 对不同拍卖模型的期望收入的比较 | 第73-7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五章 对我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机制的实证研究 | 第81-107页 |
5.1 对挂牌和招标方式的比较——基于北京市土地市场的实证检验 | 第82-91页 |
5.2 对传统挂牌方式和革新后挂牌方式的比较——基于上海市土地市场的实证检验 | 第91-99页 |
5.3 对挂牌和拍卖方式的比较——基于重庆市土地市场的实证检验 | 第99-104页 |
5.4 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内招拍挂方式应用模式的分析 | 第104-10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对我国新兴土地出让方式的理论和案例研究 | 第107-119页 |
6.1 “限地价,竞配建”挂牌方式——设有限价的两阶段拍卖模型 | 第108-115页 |
6.2 “定配建,竞地价”招标出让方式——一价封闭式拍卖模型 | 第115-11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七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119-12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19-121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21-123页 |
7.3 问题与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123-125页 |
附录 主要结论的证明 | 第125-135页 |
附录 1 命题 4.2.2 的证明 | 第125-126页 |
附录 2 命题 4.4.1 的证明 | 第126-128页 |
附录 3 命题 4.5.1 的证明 | 第128-130页 |
附录 4 推论 4.6.1 的证明 | 第130-132页 |
附录 5 命题 4.6.1 的证明 | 第132-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5页 |
致谢 | 第145-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