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TEM加脊喇叭天线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 第11-16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TEM 加脊喇叭天线理论分析与设计 | 第18-34页 |
| 2.1 天线的基本特性指标 | 第18-20页 |
| 2.1.1 带宽 | 第18页 |
| 2.1.2 驻波比 | 第18-19页 |
| 2.1.3 方向图 | 第19-20页 |
| 2.1.4 时域特性 | 第20页 |
| 2.1.5 增益 | 第20页 |
| 2.2 脊波导理论及分析 | 第20-29页 |
| 2.2.1 主模特性 | 第22-24页 |
| 2.2.2 高次模特性 | 第24-26页 |
| 2.2.3 脊波导的阻抗 | 第26-29页 |
| 2.3 TEM 喇叭天线 | 第29-32页 |
| 2.4 TEM 加脊喇叭天线中传输模式分析 | 第32-3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超宽带双脊 TEM 喇叭天线参数及改善 | 第34-46页 |
| 3.1 超宽带加脊喇叭天线设计参数 | 第34-40页 |
| 3.1.1 脊宽及馈电间距 | 第34页 |
| 3.1.2 背腔及脊波导尺寸 | 第34-35页 |
| 3.1.3 喇叭口面尺寸 | 第35-36页 |
| 3.1.4 脊曲线 | 第36页 |
| 3.1.5 喇叭天线的仿真分析 | 第36-40页 |
| 3.2 改善天线特性的措施 | 第40-45页 |
| 3.2.1 加载介质透镜 | 第40-44页 |
| 3.2.2 对脊曲线修正 | 第44页 |
| 3.2.3 对脊形状改进 | 第44-45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超宽带 TEM 双脊喇叭天线的实验研究 | 第46-57页 |
| 4.1 超宽带 TEM 双脊喇叭天线的设计制作 | 第46-52页 |
| 4.1.1 超宽带 TEM 双脊喇叭天线的设计 | 第46页 |
| 4.1.2 超宽带 TEM 双脊喇叭天线的仿真 | 第46-52页 |
| 4.2 超宽带 TEM 双脊喇叭天线测量与分析 | 第52-56页 |
| 4.2.1 天线反射系数的测量与分析 | 第53页 |
| 4.2.2 天线方向图的测量与分析 | 第53-56页 |
| 4.2.3 天线增益的测算 | 第56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超宽带四脊 TEM 圆喇叭天线的设计 | 第57-65页 |
| 5.1 超宽带四脊 TEM 圆喇叭天线设计 | 第57-60页 |
| 5.2 超宽带四脊 TEM 喇叭天线的设计分析 | 第60-64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