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2 相关概念廓清 | 第12-13页 |
·地域的含义 | 第12页 |
·地域特征的含义 | 第12页 |
·景观的含义 | 第12页 |
·地域景观的含义 | 第12-13页 |
3 地域特征的产生及具体研究内容 | 第13-23页 |
·地域自然特征的产生及具体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地形地貌 | 第13-14页 |
·气候气象 | 第14页 |
·水文条件 | 第14-15页 |
·植物资源 | 第15页 |
·地域人文特征的产生及具体研究内容 | 第15-23页 |
·传统文化 | 第16-19页 |
·近代文化 | 第19-23页 |
4 地域景观设计的现实困境及问题分析 | 第23-30页 |
·地域景观设计的现实困境 | 第23-26页 |
·景观设计的趋同性——对现代化地误解 | 第24页 |
·“地域景观”理解的片面性——对本土化的误解 | 第24-25页 |
·传统与现代技法融合的混乱性 | 第25-26页 |
·地域景观设计中问题的分析 | 第26-30页 |
·全球化对地域景观的渗透与影响 | 第26-27页 |
·行政干预与认识水平的限制 | 第27-28页 |
·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 | 第28页 |
·对本土与现代共生的表达技法有待提高 | 第28-30页 |
5 营造地域景观特色的途径 | 第30-52页 |
·尊重地域自然特征 | 第30-34页 |
·尊重气候要素 | 第30-31页 |
·尊重地形地貌 | 第31-32页 |
·尊重当地植物资源 | 第32-34页 |
·尊重地域文化特征 | 第34-44页 |
·尊重传统文化 | 第34-40页 |
·尊重近代文化 | 第40-44页 |
·合理应用地域景观材料 | 第44-47页 |
·传统材料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第45-46页 |
·现代材料在地域性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第46-47页 |
·多元文化的互补与交流是营建地域景观特色的发展趋势 | 第47-48页 |
·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融合共生 | 第47-48页 |
·本土化与现代化的交流共进 | 第48页 |
·营建景观地域特色的手段 | 第48-52页 |
·地域文化的提炼与概括 | 第48-49页 |
·现代手法表现文化的共生与重构 | 第49-52页 |
6 泰安市区景观特色的营建 | 第52-59页 |
·泰安市区景观特色定位 | 第52-53页 |
·彰显山水之城魅力 | 第52页 |
·弘扬历史名城文化 | 第52-53页 |
·泰安市区自然资源概况 | 第53-54页 |
·地形地貌 | 第53页 |
·水文特征 | 第53页 |
·植物资源 | 第53-54页 |
·泰安市区历史人文资源概况 | 第54-55页 |
·大汶口远古文化 | 第54页 |
·帝王封禅文化 | 第54-55页 |
·宗教与山水文化 | 第55页 |
·泰安市区地域景观设计的个案分析 | 第55-59页 |
·东湖公园 | 第55-56页 |
·天地广场 | 第56-59页 |
7 结论 | 第59-61页 |
·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营建地域特色景观 | 第59页 |
·延续历史文脉,保持富有记忆的城市景观特色 | 第59页 |
·全球化与地域性、现代化与本土化的交融共生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发表论文: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