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电催化—电絮凝降解毒死蜱废水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有机磷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第11-13页
        1.2.1 有机磷废水的来源第11页
        1.2.2 有机磷废水的危害第11-12页
        1.2.3 有机磷废水的特点第12-13页
    1.3 有机磷废水处理方法及应用第13-18页
        1.3.1 物理法第13-14页
        1.3.2 化学法第14-17页
        1.3.3 生物法第17-18页
    1.4 电催化氧化法概述第18-23页
        1.4.1 电催化氧化法的机理第19-20页
        1.4.2 电催化氧化法的特点第20-21页
        1.4.3 电催化氧化法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4 电催化氧化法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第22-23页
    1.5 电絮凝法概述第23-27页
        1.5.1 电絮凝法的基本原理第24-26页
        1.5.2 电絮凝法的特点第26页
        1.5.3 电絮凝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6-27页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及意义第27-29页
        1.6.1 主要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7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电催化-电絮凝反应装置的设计第29-37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反应装置设计思路第29页
    2.3 反应装置实验设计部分第29-32页
        2.3.1 实验仪器、试剂第29-30页
        2.3.2 实验方法第30页
        2.3.3 总磷的测定方法第30-32页
    2.4 电催化-电絮凝反应装置的设计第32-36页
        2.4.1 电极材料的选择第32-33页
        2.4.2 电极连接方式的选择第33-35页
        2.4.3 电极组合方式的研究及反应装置的优化设计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间歇式电催化-电絮凝降解毒死蜱废水的研究第37-45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38页
        3.2.1 实验仪器、试剂第37-38页
        3.2.2 实验方法第38页
    3.3 间歇式电催化-电絮凝降解毒死蜱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第38-44页
        3.3.1 电解时间的影响第38-39页
        3.3.2 电压的影响第39页
        3.3.3 初始pH值的影响第39-40页
        3.3.4 导电介质浓度的影响第40-41页
        3.3.5 初始总磷浓度的影响第41-42页
        3.3.6 正交实验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电催化-电絮凝降解流动态毒死蜱废水的研究第45-55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实验部分第45-47页
        4.2.1 实验仪器、试剂第45-46页
        4.2.2 实验装置第46页
        4.2.3 实验方法第46-47页
    4.3 电催化-电絮凝降解流动态毒死蜱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第47-53页
        4.3.1 超声辅助的影响第47-48页
        4.3.2 电解时间的影响第48页
        4.3.3 电压的影响第48-49页
        4.3.4 流量的影响第49-50页
        4.3.5 初始pH值的影响第50-51页
        4.3.6 初始总磷浓度的影响第51-52页
        4.3.7 正交实验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电催化-电絮凝降解毒死蜱的机理分析第55-63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电极表面形貌的变化第55-56页
    5.3 铝阳极表面扫描能谱分析第56-57页
    5.4 反应底物分析第57-58页
        5.4.1 EDS能谱分析第57-58页
        5.4.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58页
    5.5 电催化-电絮凝降解毒死蜱废水的中间产物分析第58-60页
    5.6 毒死蜱氧化降解途径探讨第60-62页
    5.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6.1 总结第63-64页
    6.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7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元数据仓储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检索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WEB服务的数字化警示教育平台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