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1.1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1.2 高速与重载铁路钢轨损伤分析 | 第15-16页 |
1.2 钢轨损伤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无损检测技术在铁路钢轨检测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内容 | 第19-22页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20-21页 |
1.3.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漏磁检测技术电磁学理论基础 | 第22-31页 |
2.1 铁磁性物质磁化机理 | 第22-26页 |
2.1.1 电磁学理论 | 第22-23页 |
2.1.2 铁磁性物质磁化本质和过程 | 第23-25页 |
2.1.3 磁通量密度B穿过不同介质交界的特性分析 | 第25-26页 |
2.2 漏磁检测技术 | 第26-27页 |
2.2.1 漏磁检测技术原理 | 第26-27页 |
2.2.2 漏磁场分析 | 第27页 |
2.3 直流漏磁检测技术信号处理 | 第27-30页 |
2.3.1 低通滤波处理 | 第27-29页 |
2.3.2 小波去噪处理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探伤车车载钢轨高速巡检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49页 |
3.1 系统硬件总体框架 | 第31页 |
3.2 检测探头模块设计 | 第31-38页 |
3.2.1 激励电源 | 第32-33页 |
3.2.2 磁化器 | 第33页 |
3.2.3 传感器阵列 | 第33-35页 |
3.2.4 提离值测量模块和里程编码器设计 | 第35-38页 |
3.3 信号调理电路模块设计 | 第38-46页 |
3.3.1 隔直电路设计 | 第38-39页 |
3.3.2 放大电路设计 | 第39-41页 |
3.3.3 滤波电路设计 | 第41-43页 |
3.3.4 闸门电路设计 | 第43-46页 |
3.4 系统主机箱 | 第46-48页 |
3.4.1 工控机 | 第46-47页 |
3.4.2 采集卡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探伤车车载钢轨高速巡检系统软件设计 | 第49-70页 |
4.1 系统软件框架 | 第49-50页 |
4.1.1 下位机 | 第49页 |
4.1.2 上位机 | 第49-50页 |
4.2 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50-55页 |
4.2.1 放大电路设置软件设计 | 第50-52页 |
4.2.2 闸门电路设置软件设计 | 第52-54页 |
4.2.3 里程值控制程序设计 | 第54-55页 |
4.3 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5-69页 |
4.3.1 系统主控程序设计 | 第56-60页 |
4.3.2 设置和里程值校准程序设计 | 第60-62页 |
4.3.3 数据回看和警告查看程序设计 | 第62-66页 |
4.3.4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 第66-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系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0-86页 |
5.1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0-85页 |
5.1.1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提离实验 | 第70-72页 |
5.1.2 系统采集程序实验分析 | 第72-74页 |
5.1.3 变速转台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4-79页 |
5.1.4 探伤车巡检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9-85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86-8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