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水生植物学论文

杭州西湖西进水域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格局优化及稳定化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7页
    1.1 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第16-19页
    1.2 杭州西湖介绍第19-21页
    1.3 研究课题背景及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技术第21-23页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意义第23-27页
        1.4.1 研究思路第23-25页
        1.4.2 研究内容第25页
        1.4.3 研究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7-32页
    2.1 沉水植物群落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第27-28页
    2.2 沉水植物修复与改善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现状第28-29页
    2.3 影响沉水植物群落的生长繁殖与恢复的因子第29-32页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32-39页
    3.1 研究对象第32-34页
        3.1.1 研究区域杭州西湖西进水域概况第32-33页
        3.1.2 所选沉水植物生物学特性第33-34页
    3.2 研究方法第34-38页
        3.2.1 实验仪器及装置第34页
        3.2.2 实验设计第34-37页
        3.2.3 沉水植物、水质及底质监测指标的测定方法第37-38页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第38-39页
第四章 底质类型对沉水植物苦草、黑藻的影响第39-56页
    4.1 水族缸模拟实验不同底质类型对苦草无性繁殖及生产力的影响第39-44页
        4.1.1 不同底质中苦草无性繁殖特征比较第39-41页
        4.1.2 不同底质对苦草叶绿素及生产力的影响第41-42页
        4.1.3 苦草幼苗棵数对匍匐茎扩散和生物量的影响第42-43页
        4.1.4 不同底质中苦草对水体营养盐的吸收能力第43-44页
    4.2 水族缸模拟不同底质对黑藻生长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第44-48页
        4.2.1 不同底质对黑藻断枝繁殖及生长的影响第44-46页
        4.2.2 不同底质对黑藻生理指标的影响第46-47页
        4.2.3 正反扦插种植对黑藻生长的影响第47-48页
    4.3 斑块镶嵌中试区和耐牧食中试区原位不同底质对苦草、黑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第48-52页
        4.3.1 原位不同底质对苦草、黑藻生长形态的影响第48-49页
        4.3.2 斑块镶嵌中试和耐牧食中试区原位不同底质对苦草、黑藻生理指标的影响第49-52页
    4.4 讨论第52-55页
        4.4.1 不同底质对苦草无性繁殖能力及生长形态学影响第52-53页
        4.4.2 不同底质对苦草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固定底质能力的理论探讨第53-54页
        4.4.3 底质类型对黑藻生长形态及生理的影响第54-55页
    4.5 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水深对沉水植物苦草、黑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第56-61页
    5.1 水深对苦草生长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第56-57页
        5.1.1 水深对苦草生长及形态的影响第56页
        5.1.2 水深对苦草生理指标的影响第56-57页
    5.2 水深对黑藻生长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第57-59页
        5.2.1 水深对黑藻生长及形态的影响第57-58页
        5.2.2 水深对黑藻生理指标的影响第58-59页
    5.3 讨论第59-60页
        5.3.1 水深对沉水植物生长及形态的影响第59页
        5.3.2 水深对沉水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第59-60页
    5.4 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杭州西湖引江入湖水中絮凝剂对沉水植物苦草、黑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第61-71页
    6.1 乌龟潭水质及底质监测第61-62页
    6.2 沉水植物体上附着物的成分与量第62-63页
    6.3 乌龟潭原位实验絮凝剂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第63-65页
        6.3.1 乌龟潭原位盆栽实验絮凝剂对苦草、黑藻生长及形态的影响第63-64页
        6.3.2 乌龟潭原位实验絮凝剂对苦草、黑藻生理指标的影响第64-65页
    6.4 水族缸模拟实验絮凝剂对沉水植物的影响及水质变化第65-68页
        6.4.1 水族缸模拟实验絮凝剂对苦草、黑藻生长及形态的影响第65-66页
        6.4.2 水族缸模拟实验絮凝剂对苦草、黑藻生理指标的影响第66-67页
        6.4.3 残留絮凝剂对苦草、黑藻水族缸水质的影响第67-68页
    6.5 讨论第68-70页
        6.5.1 絮凝剂对苦草、黑藻生长及形态的影响第68页
        6.5.2 絮凝剂对苦草、黑藻生理指标的影响第68-69页
        6.5.3 絮凝剂的利弊第69-70页
    6.6 小结第70-71页
第七章 沉水植物斑块镶嵌优化研究与实践第71-84页
    7.1 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格局中试方案第71-74页
    7.2 沉水植物斑块镶嵌中试监测方案第74-75页
        7.2.1 监测目的及意义第74页
        7.2.2 监测频率及工具第74页
        7.2.3 监测内容第74-75页
    7.3 沉水植物斑块镶嵌中试监测结果第75-81页
        7.3.1 沉水植物生长及定植状况第75页
        7.3.2 沉水植物盖度第75-76页
        7.3.3 沉水植物生物量第76-77页
        7.3.4 沉水植物株高及分枝第77-78页
        7.3.5 沉水植物斑块镶嵌中试区内及对照区水质指标第78-80页
        7.3.6 沉水植物斑块镶嵌中试区内及对照区浮游植物动态变化第80-81页
    7.4 沉水植物斑块镶嵌中试实践总结第81-82页
    7.5 小结与研究展望第82-84页
第八章 结论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6页
致谢第96-9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中、北地区麦—玉两熟制小麦光热利用特性及其对产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T公司转移定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