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高等植物对低磷的响应与植物的磷信号途径 | 第10-27页 |
1 高等植物对低磷的响应 | 第10-16页 |
1.1 吸收 | 第10-14页 |
1.2 利用 | 第14-16页 |
1.2.1 糖醇解途径的适应性变化 | 第14-15页 |
1.2.2 内囊体膜的改变 | 第15页 |
1.2.3 其它 | 第15-16页 |
2 植物磷饥饿的信号途径 | 第16-21页 |
2.1 磷饥饿下相关的转录因子 | 第17-18页 |
2.2 磷饥饿反应与激素信号的关系 | 第18-19页 |
2.3 磷的感受 | 第19-21页 |
3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1-27页 |
第二章 水稻磷高效利用候选基因的筛选及其分析 | 第27-36页 |
前言 | 第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1.1 水稻培养 | 第27-28页 |
1.2 胁迫处理 | 第28页 |
1.3 RNA提取 | 第28-29页 |
1.4 OsPTF1全长序列的获得(RACE) | 第29页 |
1.5 Southern Blotting | 第29-30页 |
1.6 序列分析和分析 | 第30-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2.1 SSH扣除杂交文库克隆的筛选及定位分析 | 第31页 |
2.2 OsPTF1基因的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1-33页 |
2.3 OsPTF1基因型差异分析 | 第33页 |
2.4 OsPTF1基因的拷贝数分析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OsPTF1的特性研究 | 第36-51页 |
前言 | 第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3页 |
1.1 瞬时表达分析 | 第37-39页 |
1.2 GFP融合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 第39-40页 |
1.3 OsPTF1蛋白原核表达 | 第40页 |
1.4 凝胶迟滞实验 | 第40-41页 |
1.5 自激活结构域分析 | 第41-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2.1 OsPTF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3-44页 |
2.2 OsPTF1亚细胞定位 | 第44-45页 |
2.3 OsPTF1结合E-box序列 | 第45-48页 |
2.4 OsPTF1自激活结构域分析 | 第48页 |
3 讨论 | 第48-51页 |
第四章 OsPTF1的表达与调控 | 第51-62页 |
前言 | 第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8页 |
1.1 材料的准备 | 第51页 |
1.2 Northern blot | 第51-53页 |
1.3 半定量PCR | 第53-54页 |
1.4 定量RT-PCR | 第54-55页 |
1.5 转基因实验 | 第55-56页 |
1.6 GUS染色 | 第56-57页 |
1.7 组织原位杂交 | 第57-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2页 |
2.1 OsPTF1基因的mRNA水平分析 | 第58-59页 |
2.2 OsPTF1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 | 第59-62页 |
第五章 转基因植株的耐低磷研究 | 第62-74页 |
前言 | 第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1.1 转基因实验 | 第62-63页 |
1.2 纯合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63页 |
1.3 水稻表型试验 | 第63-64页 |
1.4 磷的测定 | 第64-65页 |
1.5 半定量RT-PCR和定量RT-PCR | 第65页 |
1.6 Northrn blotting | 第65页 |
1.7 瞬时磷吸收速度的测定 | 第65-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2.1 转基因株系增强表达的鉴定 | 第66页 |
2.2 转基因株系RNAi的鉴定 | 第66-67页 |
2.3 水培条件下转基因水稻的耐低磷表型分析 | 第67-71页 |
3 讨论 | 第71-7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