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插桩行为的动态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18页 |
1.3 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20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Android安全基础 | 第22-34页 |
2.1 Android平台架构 | 第22-23页 |
2.2 Android安全机制理论 | 第23-27页 |
2.2.1 Linux内核自身安全机制 | 第24页 |
2.2.2 Android特有安全机制 | 第24-26页 |
2.2.3 Android平台安全机制漏洞 | 第26-27页 |
2.3 Dalvik指令格式 | 第27-28页 |
2.4 logcat介绍 | 第28-30页 |
2.5 Framework框架介绍 | 第30-34页 |
第三章 插桩动态检测技术 | 第34-56页 |
3.1 插桩动态检测流程及意义 | 第34-35页 |
3.1.1 插桩动态检测流程 | 第34-35页 |
3.1.2 插桩动态检测意义 | 第35页 |
3.2 恶意API序列建模 | 第35-40页 |
3.2.1 恶意扣费 | 第36-37页 |
3.2.2 隐私窃取 | 第37-38页 |
3.2.3 恶意下载 | 第38-39页 |
3.2.4 恶意传播 | 第39页 |
3.2.5 资源消耗 | 第39-40页 |
3.3 插桩数据截获 | 第40-50页 |
3.3.1 插桩前期准备 | 第40页 |
3.3.2 插桩管理 | 第40-49页 |
3.3.3 监听器与探针交互 | 第49-50页 |
3.4 APP行为分析 | 第50-56页 |
3.4.1 匹配算法 | 第50-52页 |
3.4.2 Android应用程序按键模拟 | 第52-53页 |
3.4.3 插桩管理器按键模拟 | 第53页 |
3.4.4 应用恶意API序列提取 | 第53-56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72页 |
4.1 监控电话号码读取操作 | 第56-59页 |
4.2 监控设备唯一识别码读取操作 | 第59-62页 |
4.3 监控近距离通信配置信息读取操作 | 第62-64页 |
4.4 监控域名信息读取操作 | 第64-67页 |
4.5 监控应用反射调用 | 第67-69页 |
4.6 监控数据库读取操作 | 第69-71页 |
4.7 恶意API序列提取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研究结论 | 第72页 |
研究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80页 |
附录A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