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章 导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3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3页 |
1.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文献研究分析法 | 第16-17页 |
1.3.2 比较分析法 | 第17页 |
1.3.3 归纳和演绎法 | 第17页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产品责任保险的基本概念 | 第18-22页 |
2.1 产品责任保险的概念与特征 | 第18-19页 |
2.1.1 产品责任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产品责任保险的概念 | 第18页 |
2.1.3 产品责任保险的特征 | 第18-19页 |
2.1.4 产品责任保险与产品质量保险的区别 | 第19页 |
2.2 承保产品责任保险的注意事项 | 第19-20页 |
2.3 发展产品责任保险的意义 | 第20-22页 |
2.3.1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第20页 |
2.3.2 促进企业经营 | 第20页 |
2.3.3 提升社会安全管理水平 | 第20-21页 |
2.3.4 减轻政府负担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产品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 第22-42页 |
3.1 我国产品责任保险发展概况 | 第22-26页 |
3.1.1 产品责任保险呈现增长趋势,但所占比重偏低 | 第22-24页 |
3.1.2 产品责任保险与财产保险的相关性研究 | 第24-26页 |
3.2 国内中外资财险公司产品责任保险保费收入比较分析 | 第26-31页 |
3.3 我国产品责任法律的发展历程 | 第31-36页 |
3.3.1 《民法通则》 | 第31-33页 |
3.3.2 《产品质量法》 | 第33-34页 |
3.3.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第34-35页 |
3.3.4 《侵权责任法》 | 第35-36页 |
3.3.5 《保险法》 | 第36页 |
3.4 我国产品责任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总结 | 第36-42页 |
3.4.1 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6页 |
3.4.2 缺乏政策支持 | 第36-37页 |
3.4.3 信用体系发展缓慢 | 第37-39页 |
3.4.4 公众对产品责任保险认知不足 | 第39页 |
3.4.5 保险公司经营缺陷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国外产品责任保险的发展经验 | 第42-51页 |
4.1 美国产品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42-43页 |
4.1.1 美国产品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概述 | 第42页 |
4.1.2 美国产品责任法律及其归责原则发展 | 第42-43页 |
4.2 英国产品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43-45页 |
4.2.1 英国产品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概述 | 第43-44页 |
4.2.2 英国产品责任法及其归责原则发展 | 第44-45页 |
4.3 日本产品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45-46页 |
4.3.1 日本产品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概述 | 第45-46页 |
4.3.2 日本产品责任法律及其归责原则发展 | 第46页 |
4.4 西方国家产品责任保险发展经验的总结 | 第46-51页 |
4.4.1 对我国产品责任法律未来发展方向的启示 | 第47-49页 |
4.4.2 对我国产品责任归则原则未来发展取向的启示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对我国产品责任保险发展的经验总结及建议 | 第51-56页 |
5.1 对保险监管机构的建议 | 第51页 |
5.2 对保险行业协会的建议 | 第51-52页 |
5.3 对保险公司的建议 | 第52-56页 |
5.3.1 调整险种结构 | 第52页 |
5.3.2 提高险种重视,协助优化法制环境 | 第52-53页 |
5.3.3 建立专业风险评估机制 | 第53-55页 |
5.3.4 加强保险服务 | 第55页 |
5.3.5 加强诚信建设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