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基坑工程的背景和特点 | 第9-12页 |
1.2.1 基坑工程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2 基坑工程围护体系稳定和变形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2-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1.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工程背景 | 第15-19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5-17页 |
2.2 工程特点 | 第17-18页 |
2.3 施工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 第19-55页 |
3.1 支护范围及计算参数 | 第19-26页 |
3.1.1 支护范围 | 第19-20页 |
3.1.2 按地质剖面的煤层厚度设定开挖深度 | 第20-22页 |
3.1.3 土层计算参数的选定 | 第22-23页 |
3.1.4 各剖面的设计参数 | 第23-26页 |
3.1.5 土钉施工技术参数 | 第26页 |
3.2 基坑各位置支护计算模拟结果 | 第26-55页 |
3.2.1 南侧西部 16.7 m深基坑支护设计(1-1 剖面) | 第26-30页 |
3.2.2 南侧西部工况结构计算结果 | 第30-42页 |
3.2.3 基坑南侧东半部和东侧南半部分 23.1m支护设计(2-2 剖面) | 第42-45页 |
3.2.4 基坑南侧东半部和东侧南半部工况结构计算结果 | 第45-54页 |
3.2.5 基坑东侧北部及北侧计算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 第55-73页 |
4.1 护坡桩施工方案 | 第55-58页 |
4.1.1 桩位测放 | 第55页 |
4.1.2 人工成孔施工 | 第55-57页 |
4.1.3 钢筋笼的制造安装与混凝土灌注 | 第57页 |
4.1.4 桩顶连梁施工 | 第57页 |
4.1.5 桩间护壁施工 | 第57-58页 |
4.2 预应力锚杆施工方案 | 第58-60页 |
4.2.1 场地准备 | 第59页 |
4.2.2 设备选择 | 第59页 |
4.2.3 成孔方法 | 第59页 |
4.2.4 锚杆杆体加工与安装 | 第59页 |
4.2.5 注浆 | 第59-60页 |
4.2.6 安装锚具、张拉 | 第60页 |
4.3 土钉施工方案 | 第60-63页 |
4.3.1 土钉施工 | 第62页 |
4.3.2 编网 | 第62页 |
4.3.3 喷射混凝土 | 第62-63页 |
4.4 土方施工方案 | 第63-68页 |
4.4.1 土方施工基本原则 | 第63-64页 |
4.4.2 开挖方法 | 第64页 |
4.4.3 边坡保护及基槽排水 | 第64页 |
4.4.4 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 第64-65页 |
4.4.5 土方回填 | 第65页 |
4.4.6 煤层换填 | 第65-66页 |
4.4.7 土方阶段安全防护措施 | 第66-67页 |
4.4.8 土方开挖施工主要管理措施 | 第67-68页 |
4.5 质量保证 | 第68-70页 |
4.5.1 质量体系 | 第68页 |
4.5.2 物资质量保证 | 第68页 |
4.5.3 技术保证 | 第68-69页 |
4.5.4 管理机构 | 第69-70页 |
4.6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 第70-73页 |
4.6.1 建立文明施工组织管理制度 | 第70-71页 |
4.6.2 防止对水污染 | 第71页 |
4.6.3 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 第71页 |
4.6.4 抑制扬尘措施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基坑监测 | 第73-81页 |
5.1 基坑变形监测内容 | 第73-76页 |
5.1.1 监测点布置 | 第73-74页 |
5.1.2 监测方法 | 第74-75页 |
5.1.3 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 第75-76页 |
5.2 成果与分析 | 第76页 |
5.4 应急处置 | 第76-78页 |
5.4.1 边坡位移超出允许值的处理措施 | 第76-77页 |
5.4.2 基槽泡水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 第77页 |
5.4.3 伤亡、伤害应急预案 | 第77-78页 |
5.5 位移检测记录 | 第78-8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 文献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