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综述 | 第11-22页 |
一 祖国医学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 | 第11-18页 |
二 西医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临床研究 | 第22-26页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1、一般资料 | 第22页 |
2、诊断标准 | 第22-23页 |
(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2页 |
(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2-23页 |
3、纳入标准 | 第23页 |
4、排除标准 | 第23-24页 |
5、病例剔除或病例脱落 | 第24页 |
6、方法 | 第24-25页 |
7、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第25页 |
8、观察指标 | 第25页 |
9、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 | 第26-31页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第26-28页 |
1、性别 | 第26页 |
2、年龄 | 第26页 |
3、病程比较 | 第26页 |
4、治疗前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 第26-27页 |
5、治疗前患儿症状及体征出现频数分布 | 第27页 |
6、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第27-28页 |
二、治疗后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1、治疗后总疗效结果 | 第28页 |
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结果 | 第28页 |
3、治疗后主症、次症情况比较 | 第28-29页 |
4、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超声结果 | 第29-30页 |
5、腹痛复发结果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6页 |
1、立题依据 | 第31页 |
2、小建中汤方解 | 第31-33页 |
3、小建中汤应用的探讨 | 第33-35页 |
4、问题与展望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