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多输入源独立发电系统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新能源发电系统 | 第13页 |
1.1.2 混合动力汽车发电系统 | 第13-14页 |
1.2 多输入源发电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结构与控制策略 | 第14-17页 |
1.2.2 其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绕组开放式永磁电机独立发电系统 | 第20-28页 |
2.1 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2 系统仿真分析 | 第21-25页 |
2.3 实验验证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绕组开放式永磁电机独立发电系统蓄电池电流控制策略 | 第28-37页 |
3.1 系统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 第28-30页 |
3.1.1 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3.1.2 蓄电池电流控制策略 | 第29-30页 |
3.2 系统仿真分析 | 第30-33页 |
3.3 实验验证 | 第33-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两输入源独立发电系统性能比较研究 | 第37-63页 |
4.1 传统并联式永磁电机独立发电系统 | 第37-41页 |
4.1.1 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37-38页 |
4.1.2 系统仿真分析 | 第38-41页 |
4.2 绕组开放式混合励磁电机独立发电系统 | 第41-46页 |
4.2.1 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41-43页 |
4.2.2 系统仿真分析 | 第43-46页 |
4.3 三种两输入源独立发电系统比较 | 第46-62页 |
4.3.1 系统数学模型 | 第46-48页 |
4.3.2 转速范围 | 第48-53页 |
4.3.3 带载能力 | 第53-56页 |
4.3.4 最小蓄电池电压 | 第56-61页 |
4.3.5 可控功率管数目与耐压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两输入源发电系统实验平台介绍 | 第63-66页 |
5.1 硬件平台 | 第63-65页 |
5.1.1 蓄电池部分 | 第63-64页 |
5.1.2 功率电路部分 | 第64-65页 |
5.1.3 控制部分 | 第65页 |
5.2 实验样机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66-68页 |
6.1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66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