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5页 |
第一章 钩体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 第15-26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钩体基因组 | 第16-22页 |
1.3 钩体转录组和蛋白质组 | 第22-25页 |
1.4 总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我国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主要血清群代表株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 第26-67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6-3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1-41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41-64页 |
2.5 讨论 | 第64-67页 |
第三章 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 第67-82页 |
3.1 引言 | 第67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67-6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71-80页 |
3.5 讨论 | 第80-82页 |
第四章 问号钩体表面暴露蛋白质组及硫醇过氧化物酶功能的研究 | 第82-120页 |
第一节 问号钩体表面暴露蛋白质组分析 | 第82-97页 |
4.1.1 引言 | 第82页 |
4.1.2 实验材料 | 第82-87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87-90页 |
4.1.4 实验结果 | 第90-95页 |
4.1.5 讨论 | 第95-97页 |
第二节 问号钩体硫醇过氧化物酶功能的研究 | 第97-120页 |
4.2.1 引言 | 第97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97-99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99-109页 |
4.2.4 实验结果 | 第109-118页 |
4.2.5 讨论 | 第118-120页 |
全文总结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4页 |
附录 | 第134-140页 |
致谢 | 第140-142页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