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隧道支护的分析方法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2 隧道开挖与支护模型建立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 第14-28页 |
2.1 概述 | 第14页 |
2.2 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有限元分析 | 第14-22页 |
2.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4-15页 |
2.2.2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15-17页 |
2.2.3 隧道工程中的力学效应 | 第17-20页 |
2.2.4 开挖荷载的处理方式 | 第20-21页 |
2.2.5 隧道开挖与支护过程的模拟 | 第21-22页 |
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2.3.1 计算模型 | 第22-24页 |
2.3.2 衬砌与围岩之间不同摩擦系数对衬砌的影响 | 第24页 |
2.3.3 衬砌厚度对衬砌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4 埋深对衬砌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5 侧压力系数对衬砌的影响 | 第26页 |
2.3.6 岩性对衬砌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3 隧道衬砌粘弹塑性二维有限元分析 | 第28-39页 |
3.1 模型的选用 | 第28-29页 |
3.1.1 岩石流变方程 | 第28-29页 |
3.2 粘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法概括 | 第29-33页 |
3.2.1 概述 | 第29页 |
3.2.2 粘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法 | 第29-30页 |
3.2.3 流应变按时步增量逐次计算的初应变法 | 第30-33页 |
3.3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3.4 小结 | 第38-39页 |
4 隧道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研究 | 第39-55页 |
4.1 概述 | 第39页 |
4.2 喷射混凝土技术的最新发展 | 第39-40页 |
4.3 隧道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力学模型 | 第40-44页 |
4.3.1 隧道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40-42页 |
4.3.2 接触模型 | 第42-43页 |
4.3.3 各类接触力学模型 | 第43-44页 |
4.4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4-53页 |
4.4.1 接触剪力(沿接触面切向的切向荷载) | 第44-45页 |
4.4.2 剪切位移(沿接触面切向的滑动位移) | 第45-46页 |
4.4.3 不同摩擦数围岩与初次衬砌之间接触压力与时间关系 | 第46-48页 |
4.4.4 衬砌接触压力与接触面摩擦系数的关系 | 第48-50页 |
4.4.5 关键点接触压力与侧压力系数的关系 | 第50-52页 |
4.4.6 接触压力与衬砌厚度的关系 | 第52页 |
4.4.7 接触压力与岩性的关系 | 第52-53页 |
4.5 小结 | 第53-55页 |
5 隧道开挖与支护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第55-69页 |
5.1 概述 | 第55页 |
5.2 隧道开挖与支护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第55-68页 |
5.2.1 围岩稳定性判别准则 | 第55-57页 |
5.2.2 开挖顺序对衬砌与围岩的影响 | 第57-63页 |
5.2.3 开挖进尺对衬砌与围岩的影响 | 第63-66页 |
5.2.4 台阶长度对衬砌与围岩的影响 | 第66-68页 |
5.3 结论 | 第68-69页 |
6 隧洞开挖与支护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分析 | 第69-86页 |
6.1 概述 | 第69页 |
6.2 韩家岭隧道开挖与支护工程 | 第69-71页 |
6.2.1 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 | 第69页 |
6.2.2 加固措施的简化 | 第69-71页 |
6.3 现场监控量测 | 第71-73页 |
6.3.1 量测手段和方法 | 第71-72页 |
6.3.2 韩家岭隧道监测数据 | 第72-73页 |
6.4 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有限元分析 | 第73-80页 |
6.4.1 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有限元模拟 | 第73-80页 |
6.5 计算结果与量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80-85页 |
6.5.1 位移 | 第81页 |
6.5.2 蠕变应变 | 第81-83页 |
6.5.3 塑性应变分布 | 第83-85页 |
6.6 小结 | 第85-8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7.1 结论 | 第86-87页 |
7.2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硕士期间的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3-94页 |
I、所参加的乖卿项目 | 第93页 |
II、所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