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1.1.1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 | 第15-16页 |
1.1.2 金融改革的全面深化 | 第16页 |
1.1.3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 第16-17页 |
1.1.4 国际化银行监管的要求 | 第17-19页 |
1.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1.2.1 城市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概念的两个层次 | 第19页 |
1.2.2 本文的研究范围界定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1.4.1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 第22页 |
1.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的文献综述 | 第23-41页 |
2.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业务差异化的文献综述 | 第25-30页 |
2.1.1 经营区域定位的差异化 | 第25-27页 |
2.1.2 客户群体定位的差异化 | 第27-28页 |
2.1.3 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 | 第28-30页 |
2.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差异化的文献综述 | 第30-31页 |
2.2.1 转移风险 | 第30页 |
2.2.2 降低成本 | 第30-31页 |
2.2.3 增加流动性 | 第31页 |
2.2.4 规避税收和监管 | 第31页 |
2.3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差异化的文献综述 | 第31-41页 |
2.3.1 股权结构的差异化 | 第31-33页 |
2.3.2 组织结构的差异化 | 第33-34页 |
2.3.3 风险管理的差异化 | 第34-41页 |
第3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 第41-56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形成 | 第42-44页 |
3.1.1 我国商业银行的起源 | 第42页 |
3.1.2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 第42-43页 |
3.1.3 我国商业银行的分类 | 第43-44页 |
3.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的现状分析 | 第44-50页 |
3.2.1 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同质性 | 第45-46页 |
3.2.2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结构的同质性 | 第46-47页 |
3.2.3 城市商业银行定价策略的同质性 | 第47-49页 |
3.2.4 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同质性 | 第49-50页 |
3.3 同质化经营状况下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状况分析 | 第50-54页 |
3.3.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 | 第51-52页 |
3.3.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不高 | 第52-53页 |
3.3.3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集中度高 | 第53-54页 |
3.4 各类银行差异化经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54-55页 |
3.5 本章结论 | 第55-56页 |
第4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的必要性研究 | 第56-86页 |
4.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策略的比较研究 | 第58-64页 |
4.1.1 模型的设定 | 第59-60页 |
4.1.2 银行信贷行为的比较研究 | 第60-64页 |
4.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息优势的来源分析 | 第64-67页 |
4.2.1 银行内部结构与信息优势的关系 | 第64-66页 |
4.2.2 信息优势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 第66-67页 |
4.3 从理论模型推到实证命题 | 第67-69页 |
4.3.1 理论模型的讨论 | 第67-68页 |
4.3.2 实证检验的命题 | 第68-69页 |
4.4 数据描述性分析 | 第69-76页 |
4.4.1 原始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0-73页 |
4.4.2 关键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3-76页 |
4.5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76-82页 |
4.5.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差异化的实证分析 | 第76-79页 |
4.5.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差异化的实证分析 | 第79-82页 |
4.6 城市商业银行信息相对优势的验证 | 第82-84页 |
4.7 本章结论与建议 | 第84-86页 |
4.7.1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4.7.2 政策建议 | 第85-86页 |
第5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经营区位的差异化 | 第86-96页 |
5.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扩张的历史与各方观点 | 第86-88页 |
5.1.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扩张的历史回顾 | 第86页 |
5.1.2 国外学者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跨区扩张的主要观点 | 第86-87页 |
5.1.3 国内学者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跨区扩张的主要观点 | 第87-88页 |
5.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扩张的模式分析 | 第88-90页 |
5.2.1 发起设立模式 | 第88-89页 |
5.2.2 合并重组模式 | 第89页 |
5.2.3 参股收购模式 | 第89-90页 |
5.3 跨区扩张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 | 第90-94页 |
5.3.1 研究思路 | 第90页 |
5.3.2 模型设定 | 第90-91页 |
5.3.3 数据分析 | 第91-93页 |
5.3.4 研究结果 | 第93-94页 |
5.4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扩张中遇到的问题 | 第94-95页 |
5.4.1 资本补充渠道不畅 | 第94页 |
5.4.2 风险控制问题严峻 | 第94页 |
5.4.3 传统比较优势丧失 | 第94-95页 |
5.4.4 金融配置不均加剧 | 第95页 |
5.5 本章结论 | 第95-96页 |
第6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差异化 | 第96-110页 |
6.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现状分析 | 第97-99页 |
6.1.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同业创新的动机 | 第97-98页 |
6.1.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同业创新的条件 | 第98-99页 |
6.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创新的方法与风险 | 第99-107页 |
6.2.1 同业业务的归类 | 第99-101页 |
6.2.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创新的方法与风险分析 | 第101-107页 |
6.3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创新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6.3.1 同业业务创新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影响 | 第107页 |
6.3.2 同业业务创新对金融环境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6.4 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创新的监管建议 | 第108-109页 |
6.5 本章结论 | 第109-110页 |
第7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差异化 | 第110-123页 |
7.1 我国银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发展历程 | 第111-112页 |
7.1.1 第一阶段(2001年以前) | 第111页 |
7.1.2 第二阶段(2001年至2003年) | 第111-112页 |
7.1.3 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 | 第112页 |
7.2 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7.2.2 研究方法 | 第112-113页 |
7.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13-115页 |
7.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5-121页 |
7.3.1 对比分析 | 第115-117页 |
7.3.2 回归分析 | 第117-121页 |
7.4 本章结论 | 第121-123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23-126页 |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23-124页 |
8.2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24页 |
8.3 可继续研究的方向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7页 |
后记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