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乡村旅游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乡村旅游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2 乡村旅游的内涵 | 第19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2.2.2 体验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2.3 旅游扶贫理论 | 第20页 |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页 |
2.2.5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晋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28页 |
3.1 晋城市概况 | 第22-25页 |
3.1.1 晋城简介 | 第22-23页 |
3.1.2 资源概况 | 第23页 |
3.1.3 气候概况 | 第23页 |
3.1.4 产业结构概况 | 第23-24页 |
3.1.5 旅游概况 | 第24-25页 |
3.2 晋城市乡村旅游典型案例简介 | 第25-28页 |
3.2.1 历史文化依托型:皇城相府 | 第25-26页 |
3.2.2 景区依托型:锡崖沟 | 第26页 |
3.2.3 城市依托型:司徒小镇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晋城市乡村旅游发展市场调查与分析 | 第28-36页 |
4.1 调查数据的获得情况 | 第28页 |
4.2 游客认知情况调查 | 第28-32页 |
4.2.1 被调查游客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4.2.2 旅游接待能力调查 | 第29-30页 |
4.2.3 游客旅游目的和满意度调查 | 第30-31页 |
4.2.4 游客视角的乡村旅游问题调查 | 第31-32页 |
4.3 当地农民对乡村旅游的认知情况调查 | 第32-36页 |
4.3.1 被调查农民的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4.3.2 农民对乡村旅游的态度调查 | 第33-34页 |
4.3.3 乡村旅游对当地农民生活负面影响调查 | 第34-35页 |
4.3.4 农民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调查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晋城市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 第36-41页 |
5.1 优势分析 | 第36-37页 |
5.1.1 乡村旅游形式多样,游客选择性多 | 第36页 |
5.1.2 区位优势明显 | 第36页 |
5.1.3 晋城地域经济发展迅速 | 第36-37页 |
5.2 劣势分析 | 第37页 |
5.2.1 开发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 | 第37页 |
5.2.2 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 第37页 |
5.3 机遇分析 | 第37-39页 |
5.3.1 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 第37-38页 |
5.3.2 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 第38页 |
5.3.3 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 第38-39页 |
5.4 威胁分析 | 第39-41页 |
5.4.1 周边城市同类型旅游资源竞争 | 第39页 |
5.4.2 生态环境威胁 | 第39-41页 |
第六章 晋城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1-45页 |
6.1 资金投入不足,景区之间发展不均衡 | 第41页 |
6.2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 第41-42页 |
6.3 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短,与其他产业缺乏联动 | 第42页 |
6.4 宣传营销手段有待更新,景区知名度有待提高 | 第42-43页 |
6.4.1 宣传营销手段有待更新 | 第42-43页 |
6.4.2 景区知名有待提高 | 第43页 |
6.5 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 第43-44页 |
6.6 农民缺乏自主开发乡村旅游的能力 | 第44-4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4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7.1.1 晋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整体呈现良好态势 | 第45页 |
7.1.2 晋城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需改进之处 | 第45页 |
7.2 相关对策和建议 | 第45-49页 |
7.2.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第45-46页 |
7.2.2 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 第46-47页 |
7.2.3 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建立乡村旅游产业联动机制 | 第47页 |
7.2.4 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 第47-48页 |
7.2.5 注重旅游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培养 | 第48页 |
7.2.6 提高农民自主开发乡村旅游的能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