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泉水聚落保护的意义 | 第11-12页 |
1.1.2 泉水利用方式与村落空间维系 | 第12页 |
1.1.3 泉水聚落保护的整体研究需要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的主要对象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14页 |
1.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 与本文相关的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1.3.1 聚落研究的相关内容 | 第15-16页 |
1.3.2 传统水村落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3 泉水聚落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4 古代水利设施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4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第18-21页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8-20页 |
1.4.2 研究的思路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用水方式变迁的社会背景 | 第21-26页 |
2.1 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增长 | 第21-22页 |
2.2 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二元权重 | 第22-23页 |
2.3 生活环境和卫生标准的逐步提升 | 第23-24页 |
2.4 水利工程的技术革新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泉水的生活利用方式变迁 | 第26-51页 |
3.1 泉水出露阶段的取用方式 | 第26-36页 |
3.1.1 凿井取水的发展 | 第26-28页 |
3.1.2 克服重力取水的工具 | 第28-29页 |
3.1.3 取水空间的优化 | 第29-32页 |
3.1.4 泉水的层级利用 | 第32-35页 |
3.1.5 现代取水技术 | 第35-36页 |
3.2 泉水传输阶段的泉水利用方式及变迁 | 第36-46页 |
3.2.1 古代的输水设施 | 第36-38页 |
3.2.2 人力运水 | 第38页 |
3.2.3 泉渠引水 | 第38-42页 |
3.2.4 输水系统的优化 | 第42-45页 |
3.2.5 现代化的输水管网 | 第45-46页 |
3.3 泉水排水阶段的利用形式 | 第46-51页 |
3.3.1 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 | 第46-47页 |
3.3.2 泉水村落的排水防洪方式 | 第47-51页 |
第四章 泉水的生产利用方式变迁 | 第51-60页 |
4.1 农业灌溉 | 第51-55页 |
4.1.1 古代的灌溉工程 | 第51-52页 |
4.1.2 古代的灌溉工具 | 第52-53页 |
4.1.3 泉水村落的灌溉方式 | 第53-55页 |
4.2 养殖业 | 第55页 |
4.3 加工业 | 第55-58页 |
4.3.1 泉水作为原料的加工业 | 第55-56页 |
4.3.2 泉水作为动力的加工业 | 第56-57页 |
4.3.3 泉水水利设施 | 第57-58页 |
4.4 旅游业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泉水村落空间关系的形成与变迁 | 第60-69页 |
5.1 泉水村落空间的形态特征 | 第60-66页 |
5.1.1 泉水在生活方面的利用方式对村落空间的影响 | 第60-62页 |
5.1.2 泉水在生产方面的利用方式对村落空间的影响 | 第62-64页 |
5.1.3 泉水在生态景观方面的利用方式对村落空间的影响 | 第64-66页 |
5.2 利用方式变迁对村落空间景观的影响 | 第66-69页 |
5.2.1 对泉水空间的影响 | 第66-67页 |
5.2.2 对泉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 第67-68页 |
5.2.3 对泉水文化造成的影响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9-7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6.2 对泉水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 第70-72页 |
6.2.1 根据水质要求适当拆分水系统 | 第70-71页 |
6.2.2 生活、生产、生态剥离,避免功能矛盾 | 第71页 |
6.2.3 发展泉水多样性利用,重建对泉水资源的依赖 | 第71-72页 |
附录:北方泉水村落信息调查表 | 第72-75页 |
图表附录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后记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