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庭前会议概述 | 第7-13页 |
1.1 庭前会议的概念 | 第7-8页 |
1.2 庭前会议的价值分析 | 第8-11页 |
1.2.1 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的公正价值 | 第8-9页 |
1.2.2 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的效率价值 | 第9-10页 |
1.2.3 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的人权保障价值 | 第10-11页 |
1.2.4 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的程序分流价值 | 第11页 |
1.2.5 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的提升公诉质效价值 | 第11页 |
1.3 庭前会议制度设置的基本目标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域外相关制度对比考察 | 第13-20页 |
2.1 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庭前准备程序 | 第13-16页 |
2.1.1 英国刑事庭前预审程序 | 第13-14页 |
2.1.2 美国庭前会议制度 | 第14-16页 |
2.2 大陆法系国家的程序构建 | 第16-17页 |
2.2.1 德国模式 | 第16页 |
2.2.2 日本模式 | 第16-17页 |
2.3 外国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比较分析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我国庭前会议制度实证研究 | 第20-25页 |
3.1 启动程序混乱,审判人员独断 | 第20-21页 |
3.2 庭前会议制度定位不清,实体亦或是程序难辨 | 第21-22页 |
3.3 法律制约力低下,程序反复、效力不明 | 第22-25页 |
第四章 目前我国庭前会议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31页 |
4.1 被告人程序参与权缺乏保障 | 第25-26页 |
4.2 法官预判影响案件庭审 | 第26-27页 |
4.3 实践中程序低适用率 | 第27-28页 |
4.4 庭前会议制度的法律效力待确认 | 第28-29页 |
4.5 运行庭前会议时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 | 第29-31页 |
第五章 庭前会议制度完善建议 | 第31-36页 |
5.1 完善庭前会议制度所遵循的法律原则 | 第31-33页 |
5.1.1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 第31页 |
5.1.2 防止预断原则 | 第31-32页 |
5.1.3 注重效率兼顾公正原则 | 第32-33页 |
5.2 补充立法明确庭前会议制度的内容 | 第33-34页 |
5.3 庭前会议主持设置、排除预判行为 | 第34页 |
5.4 明确庭前会议裁决的法律约束力 | 第34-35页 |
5.5 健全庭前会议监督机制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