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其他论文

青龙摆尾针法对肩周炎疗效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上篇 文献研究第12-36页
 1. 祖国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第12-22页
   ·病名第12页
   ·病因第12-14页
   ·病机第14-15页
   ·经络理论与肩周炎发病的关系第15页
   ·肩周炎的中医诊疗第15-22页
 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第22-28页
   ·定义第22页
   ·流行病学及易患因素第22-23页
   ·自然病程第23页
   ·功能解剖和组织病理学第23-24页
   ·肩周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第24-27页
   ·肩周炎的治疗第27-28页
 3.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现代研究第28-34页
     ·临床研究第28-32页
     ·机理研究第32-34页
 4. 结语第34-36页
下篇 临床研究第36-50页
 1. 研究对象第36-37页
   ·研究对象来源第36页
   ·诊断标准第36页
   ·分经辨证标准第36页
   ·纳入标准第36-37页
   ·排除标准第37页
 2. 随机分组方法第37页
 3. 干预措施第37-38页
   ·基础治疗第37页
   ·分组治疗第37-38页
 4. 观察方法第38-39页
   ·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第38-39页
   ·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第39页
   ·Barthel指数评定第39页
 5. 疗效标准第39页
 6. 统计分析第39-40页
 7. 结果第40-45页
   ·基线资料第40-43页
     ·一般资料第40-41页
     ·证型分布第41-42页
     ·治疗前指标第42-43页
   ·两组病例观察指标分析第43-45页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VAS值的比较第43页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Melle评分的比较第43-44页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的比较第44-45页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总体疗效比较第45页
 8. 讨论第45-50页
   ·结果分析第45-47页
     ·基线分析第45-46页
     ·结果分析第46-47页
   ·研究方案分析第47页
   ·青龙摆尾针法治疗本病的依据第47-48页
   ·穴位的治疗作用分析第48页
   ·青龙摆尾针法的作用分析第48-49页
   ·青龙摆尾针法治疗本病的现代作用机制探讨第49-50页
     ·对神经递质的作用第49页
     ·对炎症因子的作用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1.结论第50页
 2.问题与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附录第56-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衡阴阳法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电针对脑梗塞大鼠Nogo-A受体NgR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