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山雪岭云杉和阿尔泰山西伯利亚落叶松生物量、碳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1.2.1 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1.2.2 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3 生物量及碳储量估算方法综述 | 第12-17页 |
1.3.1 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 | 第12-14页 |
1.3.2 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 | 第14-17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9-2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2.1.3 气候特征 | 第19-20页 |
2.1.4 植被、土壤 | 第20页 |
2.2 数据 | 第20-21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20-21页 |
2.2.2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28页 |
2.3.1 样地设置 | 第21-22页 |
2.3.2 植被生物量及含碳率测定 | 第22-26页 |
2.3.3 土壤调查 | 第26页 |
2.3.4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 | 第26-27页 |
2.3.5 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估算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28-42页 |
3.1 森林植被生物量分配 | 第28-30页 |
3.2 森林植被生物量含碳率 | 第30-31页 |
3.3 森林植被碳密度 | 第31-33页 |
3.4 森林土壤碳密度 | 第33-34页 |
3.5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 第34-35页 |
3.5.1 基于地上/地下的碳储量 | 第34-35页 |
3.5.2 基于龄组的碳储量 | 第35页 |
3.6 碳密度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 第35-40页 |
3.6.1 天山和阿尔泰山固碳差异分析 | 第35-37页 |
3.6.2 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布格局 | 第37-38页 |
3.6.3 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布格局 | 第38-40页 |
3.7 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4.1 结论 | 第42-43页 |
4.2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