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绿道适宜宽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37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全球绿道建设运动第10页
     ·我国绿道建设开始起步第10-11页
     ·绿道宽度是绿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经济指标第11页
     ·绿道宽度值变幅大第11-12页
   ·国内外绿道宽度研究综述第12-30页
     ·国外绿道和绿道宽度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国外绿道和绿道宽度建设现状第15-23页
     ·国内绿道和绿道宽度研究现状第23-26页
     ·国内绿道和绿道宽度建设现状第26-30页
   ·概念界定第30-33页
     ·绿道定义第30-31页
     ·绿道宽度定义第31-32页
     ·相关概念第32-3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3-34页
     ·研究目的第33页
     ·研究意义第33-34页
   ·研究重点第34-35页
     ·绿道类型划分第34页
     ·建立绿道宽度理论模型第34-35页
   ·研究基本思路和框架第35-37页
     ·研究基本思路第35页
     ·研究基本方法第35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35-37页
第2章 绿道功能和绿道类型划分第37-50页
   ·绿道宽度与绿道功能和类型的关联性分析第37-38页
     ·绿道宽度与绿道功能的关联性第37页
     ·绿道宽度与绿道类型的关联性第37-38页
   ·绿道功能第38-40页
     ·正面功能第38-39页
     ·负面功能第39-40页
     ·主体功能第40页
   ·绿道类型划分第40-47页
     ·绿道类型划分现状与问题分析第40-45页
     ·珠三角城市群绿道类型划分第45-47页
 本章小节第47-50页
第3章 绿道适宜宽度模型第50-85页
   ·绿道宽度理论推导第50-62页
     ·景观生态学“斑块—基质—廊道”理论第50-52页
     ·景观生态流理论第52-54页
     ·边缘效应理论第54-55页
     ·植物群落学理论第55-57页
     ·生态演替理论第57-58页
     ·动物行为学的安全距离理论第58-59页
     ·动物栖息地与活动半径理论第59-60页
     ·公共绿地服务半径理论第60-61页
     ·保护地空间模型理论第61-62页
   ·绿道宽度理论模型的构建第62-77页
     ·绿道宽度模型的理论推导第62-67页
     ·绿道宽度理论模型的衍生模式第67-77页
   ·绿道宽度理论模型中各分量值的理论推导第77-84页
     ·自然资源保护类绿道中各分量值推导第78-80页
     ·人文历史遗迹类绿道中各分量值推导第80-82页
     ·休闲游憩类绿道各分量值推导第82-84页
 本章小节第84-85页
第4章 珠三角城市群绿道适宜宽度第85-105页
   ·绿道适宜宽度第85-102页
     ·生物保护类绿道第86-87页
     ·水系保护类绿道第87-88页
     ·山脉保护类绿道第88-89页
     ·绿地保护类绿道第89-91页
     ·人文型绿道第91-92页
     ·历史建筑型绿道第92-93页
     ·遗迹和遗址型绿道第93-94页
     ·游憩型绿道第94-95页
     ·运动型绿道第95-97页
     ·娱乐型绿道第97-98页
     ·科普教育型绿道第98-102页
   ·珠三角现有绿道宽度主要问题分析和建议第102-104页
     ·绿道建设现状第102-103页
     ·主要问题分析第103-104页
     ·建议第104页
 本章小节第104-105页
第5章 结语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与公共发表论文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附件1 珠江三角洲绿道宽度调研表第111-114页
附件2 珠三角绿道网“主线、支线和连接线”布局图第114-115页
附件3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设计指引》中各类慢行道的参考宽度标准第115-116页
附件4 欧洲绿道慢行道的基本数据统计表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城镇医院建筑适宜性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城市建筑文脉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