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历史沿革 | 第9-11页 |
三 价值意义 | 第11-13页 |
四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概述 | 第15-23页 |
第一节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概念和定位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中居所的范围 | 第16-20页 |
一 对居所的内涵分析 | 第16-18页 |
二 实践中对居所的不同认识 | 第18-20页 |
第三节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区别 | 第20-23页 |
一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与取保候审制度的区别 | 第20页 |
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与双指、双规制度的区别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 | 第23-38页 |
第一节 现行立法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具体规定 | 第23-25页 |
一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情形 | 第23页 |
二 对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人的义务之规定更加细化 | 第23-24页 |
三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方式和执行机关之详细规定 | 第24页 |
四 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人可会见人员范围之规定 | 第24页 |
五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程序之规定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当前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法律适用 | 第25-29页 |
一 适用罪名的种类 | 第25-27页 |
二 法律监督的启动、运行和配套措施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司法实践中现存的问题 | 第29-38页 |
一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适用情况并不乐观 | 第29-30页 |
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已有功能异化 | 第30-31页 |
三 具体适用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 第31-38页 |
第三章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问题之对策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明确指定居所范围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正确把握适用情形、适用期限和通知内容 | 第39-40页 |
一 正确把握适用情形 | 第39-40页 |
二 正确把握适用期限 | 第40页 |
三 正确把握通知内容 | 第40页 |
第三节 全面贯彻必要性审查程序 | 第40-42页 |
第四节 执行配套规定和优化内部管理 | 第42-44页 |
一 严格审批制度,强化权力控制 | 第42页 |
二 依法及时通知家属和解除监视居住 | 第42页 |
三 严格依法讯问,防止刑讯逼供 | 第42-43页 |
四 保障辩护权 | 第43页 |
五 应完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场所的电子监控系统建设 | 第43-44页 |
六 应规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场所建设标准 | 第44页 |
第五节 完善相关立法 | 第44-46页 |
一 完善国家赔偿法 | 第44-45页 |
二 完善刑法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