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塔公路跨黄浦江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19页 |
1.1 系统开发背景与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项目概况 | 第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9-26页 |
2.1 环境特点 | 第19-20页 |
2.2 结构特点 | 第20-22页 |
2.3 软件系统功能性需求 | 第22-25页 |
2.3.1 系统功能概述 | 第22-23页 |
2.3.2 自动化数据采集监控子系统 | 第23-24页 |
2.3.3 人工巡检养护管理 | 第24页 |
2.3.4 综合预警安全评估 | 第24页 |
2.3.5 用户界面 | 第24页 |
2.3.6 数据库管理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6-32页 |
3.1 评估总体规划 | 第26-28页 |
3.2 监测项目布点设计 | 第28-30页 |
3.2.1 监测内容及数据要求 | 第28-29页 |
3.2.2 监测布点设计 | 第29-30页 |
3.3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设计 | 第30-31页 |
3.3.1 软件安全性 | 第30-31页 |
3.3.2 软件可靠性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2-39页 |
4.1 硬件总体框架 | 第32页 |
4.2 传感器设备选型 | 第32-33页 |
4.3 数据采集与传输 | 第33-36页 |
4.3.1 数据采集总体设计 | 第33-34页 |
4.3.2 数据传输系统数据 | 第34-35页 |
4.3.3 辅助支持系统 | 第35-36页 |
4.4 数据处理与控制 | 第36-38页 |
4.4.1 服务器系统总体说明及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4.4.2 服务器系统构成及逻辑拓扑 | 第37-38页 |
4.4.3 服务器技术参数要求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9-71页 |
5.1 软件系统总体方案 | 第39-43页 |
5.1.1 软件总体分析框架图 | 第39-40页 |
5.1.2 软件总体要求 | 第40页 |
5.1.3 软件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第40-43页 |
5.2 自动化数据采集子系统设计 | 第43-49页 |
5.2.1 设计方案 | 第43-44页 |
5.2.2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 | 第44-47页 |
5.2.3 数据接收与控制模块 | 第47-49页 |
5.3 人工巡检养护管理子系统设计 | 第49-55页 |
5.3.1 设计方案 | 第49页 |
5.3.2 基础管理 | 第49-51页 |
5.3.3 巡检管理 | 第51-52页 |
5.3.4 养护管理 | 第52-55页 |
5.3.5 综合查询 | 第55页 |
5.4 综合预警安全评估子系统设计 | 第55-66页 |
5.4.1 设计方案 | 第55-56页 |
5.4.2 数据处理 | 第56-58页 |
5.4.3 在线安全预警软件 | 第58-62页 |
5.4.4 结构安全评估软件 | 第62-66页 |
5.5 用户界面子系统设计 | 第66-68页 |
5.5.1 设计方案 | 第66页 |
5.5.2 系统目标 | 第66-68页 |
5.6 中心数据库管理子系统设计 | 第68-70页 |
5.6.1 设计方案 | 第68页 |
5.6.2 数据库软件 | 第68-69页 |
5.6.3 文件管理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系统功能实现 | 第71-92页 |
6.1 用户界面功能的实现 | 第71-84页 |
6.1.1 系统首页 | 第71页 |
6.1.2 数据查询 | 第71-73页 |
6.1.3 结构状态 | 第73-75页 |
6.1.4 系统设置 | 第75-78页 |
6.1.5 系统维护 | 第78-81页 |
6.1.6 系统管理 | 第81-84页 |
6.2 综合预警安全评估功能的实现 | 第84-91页 |
6.2.1 数据处理 | 第84-86页 |
6.2.2 在线安全预警 | 第86-88页 |
6.2.3 结构安全性评估 | 第88-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件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