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基本理论第16-22页
    2.1.基本概念界定第16-19页
        2.1.1 责任和责任感第16-17页
        2.1.2 社会责任感第17-18页
        2.1.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第18页
        2.1.4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第18-19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社会的关系理论第19-20页
        2.2.2 意志自由和责任的关系理论第20-22页
3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第22-38页
    3.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卷调查第22-23页
        3.1.1 调研对象第22-23页
        3.1.2 调研方法第23页
    3.2 数据分析第23-32页
        3.2.1 社会责任感方面数据分析第23-25页
        3.2.2 对他人及环境责任感方面数据分析第25-27页
        3.2.3 对家庭责任感方面数据分析第27-28页
        3.2.4 对自我责任感方面数据分析第28-30页
        3.2.5 其它方面数据分析第30-32页
    3.3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第32-35页
        3.3.1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第32页
        3.3.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2-35页
    3.4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3.4.1 教学内容不丰富第35页
        3.4.2 教学方法陈旧第35-36页
        3.4.3 教育途径单一第36-37页
        3.4.4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第37-38页
4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成因分析第38-44页
    4.1 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第38-40页
        4.1.1 社会转型期的影响第38页
        4.1.2 当代西方思潮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第38-39页
        4.1.3 当今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第39-40页
    4.2 学校教育的影响第40-41页
        4.2.1 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有待加强第40页
        4.2.2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问题第40-41页
        4.2.3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化第41页
    4.3 家庭教育的影响第41-42页
        4.3.1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第41-42页
        4.3.2 家长与孩子缺少有效的沟通第42页
    4.4 大学生自身教育的影响第42-44页
        4.4.1 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正确第42-43页
        4.4.2 自我认识出现偏差第43页
        4.4.3 社会实践锻炼不足第43-44页
5 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对策建议第44-58页
    5.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第44-48页
        5.1.1 丰富责任感教育内容第44-46页
        5.1.2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第46-47页
        5.1.3 加强日常指导和心理辅导第47-48页
        5.1.4 增强教师的示范作用第48页
    5.2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良好环境第48-53页
        5.2.1 营造优良社会教育环境第48-49页
        5.2.2 完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第49-50页
        5.2.3 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第50-51页
        5.2.4 净化大众传媒教育环境第51-53页
    5.3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第53-54页
        5.3.1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第53页
        5.3.2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第53-54页
        5.3.3 创造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第54页
    5.4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自我教育的能力第54-58页
        5.4.1 加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第54-55页
        5.4.2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第55-56页
        5.4.3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第56-57页
        5.4.4 形成正确价值观第57-58页
6 结语第58-60页
    6.1 结论第58页
    6.2 创新之处第58页
    6.3 不足之处第58-60页
致谢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68页
附录一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问题访谈提纲第68-70页
附录二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问卷第70-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基于上海市、山东省和甘肃省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hIgD对B淋巴瘤细胞功能的影响及hIgD-Fc-Ig融合蛋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