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2发2收全双工基站射频自干扰抑制电路研究与验证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表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论文主要工作及贡献第16-17页
    1.3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现状第19-30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双工技术研究现状第19-21页
    2.3 自干扰抑制技术研究现状第21-27页
        2.3.1 天线自干扰抑制第21-23页
        2.3.2 射频域自干扰抑制第23-25页
        2.3.3 数字域自干扰抑制第25-27页
    2.4 同时同频全双工验证现状第27-28页
    2.5 射频全双工技术问题与挑战第28-29页
    2.6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全双工基站射频自干扰抑制电路需求与分析第30-45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射频自干扰抑制能力分析第30-41页
        3.2.1 传输时延误差分析第32-33页
        3.2.2 相位误差分析第33-35页
        3.2.3 幅度误差分析第35-36页
        3.2.4 自干扰信号功率影响第36-38页
        3.2.5 重建支路数影响第38页
        3.2.6 驻波比影响第38-39页
        3.2.7 对接收机灵敏度影响第39-41页
    3.3 射频自干扰抑制电路指标分析第41-43页
        3.3.1 工作频率范围第41页
        3.3.2 输入功率和带内波动第41-42页
        3.3.3 幅度和相位精度第42页
        3.3.4 输出功率和功率检测范围第42页
        3.3.5 重建支路数第42页
        3.3.6 电路技术指标第42-43页
    3.4 两发两收全双工基站结构第43-44页
    3.5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全双工基站射频自干扰抑制电路方案设计与实现第45-65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射频自干扰抑制电路方案设计第45-50页
        4.2.1 收发通道方案第46页
        4.2.2 干扰重建通道方案第46-48页
        4.2.3 功率检测模块方案第48-49页
        4.2.4 控制模块方案第49-50页
    4.3 射频自干扰抑制电路实现第50-62页
        4.3.1 干扰重建通道实现第50-58页
        4.3.2 功率检测模块实现第58-60页
        4.3.3 控制模块实现第60页
        4.3.4 电源功耗预算第60-61页
        4.3.5 射频干扰抵消算法第61-62页
    4.4 整体PCB布局第62-64页
    4.5 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全双工基站射频自干扰抑制电路测试与验证第65-81页
    5.1 引言第65页
    5.2 测试场景及平台搭建第65-66页
    5.3 关键指标测试与分析第66-80页
        5.3.1 幅度测试第66-70页
        5.3.2 相位测试第70-74页
        5.3.3 带内波动测试第74-75页
        5.3.4 时延测试第75-76页
        5.3.5 功率检波测试第76-78页
        5.3.6 射频自干扰抑制能力测试第78-80页
    5.4 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81-82页
    6.1 论文总结及贡献第81页
    6.2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个人简历第87-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8-89页
附件第89-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谈王家大院木雕门窗的装饰艺术
下一篇:基于风水理论的住宅玄关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