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智能汽车技术 | 第10页 |
1.2.2 可视化编程 | 第10-12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领域关键技术 | 第13-28页 |
2.1 图像滤波 | 第13-19页 |
2.1.1 噪声分类 | 第13-14页 |
2.1.2 噪声检测 | 第14-16页 |
2.1.3 滤波算法 | 第16-18页 |
2.1.4 滤波效果评价指标 | 第18-19页 |
2.2 图像增强 | 第19-22页 |
2.2.1 灰度变换 | 第19-20页 |
2.2.2 直方图修正法 | 第20-22页 |
2.3 边沿检测 | 第22-26页 |
2.3.1 边沿检测算子 | 第23-25页 |
2.3.2 边沿检测评价指标 | 第25-26页 |
2.4 JavaScript技术 | 第26页 |
2.4.1 Javascript定义 | 第26页 |
2.4.2 JavaScript优点 | 第26页 |
2.5 JAVA Swing技术 | 第26-28页 |
2.5.1 跨平台优势 | 第27页 |
2.5.2 MVC设计模式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 第28-43页 |
3.1 中值滤波的改进 | 第28-31页 |
3.1.1 窗口宽度选择 | 第28页 |
3.1.2 方形滤波窗口改进 | 第28-31页 |
3.2 基于位置的分段增强 | 第31-35页 |
3.2.1 图像灰度分布规律研究 | 第31-33页 |
3.2.2 位置增强算法 | 第33-35页 |
3.3 智能模拟汽车图像的边沿锐化算法分析 | 第35-37页 |
3.3.1 边沿检测性能评估方法 | 第35页 |
3.3.2 ROC曲线评估 | 第35-37页 |
3.4 基于切线的中线矫正算法 | 第37-43页 |
3.4.1 边线跟踪算法 | 第37-38页 |
3.4.2 传统中线提取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3.4.3 最小二乘法原理 | 第39-40页 |
3.4.4 直线的最小二乘法拟合 | 第40页 |
3.4.5 切线法求中线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辅助教学系统总体设计 | 第43-51页 |
4.1 需求分析 | 第43-47页 |
4.1.1 系统总体功能分析 | 第43页 |
4.1.2 可视化编程 | 第43-44页 |
4.1.3 离线调试与仿真子系统 | 第44-45页 |
4.1.4 智能模拟汽车硬件 | 第45页 |
4.1.5 系统工作流程 | 第45-47页 |
4.2 硬件平台 | 第47页 |
4.3 软件设计 | 第47-51页 |
4.3.1 软件运行环境 | 第48页 |
4.3.2 基于BlocklyDuino可视化编程 | 第48-49页 |
4.3.3 离线调试与仿真子系统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可视化编程子系统详细设计实现 | 第51-66页 |
5.1 web前端 | 第51-57页 |
5.1.1 UI设计 | 第51-52页 |
5.1.2 BlocklyDuino编程图元 | 第52-55页 |
5.1.3 用户程序存储结构 | 第55-56页 |
5.1.4 Http通信接口 | 第56-57页 |
5.2 本地服务端 | 第57-66页 |
5.2.1 Httpserver | 第57-58页 |
5.2.2 代码生成器实现 | 第58-60页 |
5.2.3 GCC编译器 | 第60-61页 |
5.2.4 智能模拟汽车底层函数库 | 第61-66页 |
第六章 离线调试与仿真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66-76页 |
6.1 离线调试模块 | 第66-70页 |
6.1.1 图像处理算法调试 | 第66-68页 |
6.1.2 PID调试 | 第68-69页 |
6.1.3 远程控制 | 第69页 |
6.1.4 通信控制器实现 | 第69-70页 |
6.2 仿真模块设计 | 第70-76页 |
6.2.1 仿真模块工作流程 | 第70页 |
6.2.2 智能模拟汽车仿真模型 | 第70-72页 |
6.2.3 虚拟摄像头 | 第72-73页 |
6.2.4 地图动态加载 | 第73-74页 |
6.2.5 UI界面设计 | 第74-76页 |
第七章 系统测试 | 第76-83页 |
7.1 功能测试 | 第76-82页 |
7.1.1 可视化编程测试 | 第76-78页 |
7.1.2 仿真模块测试 | 第78-79页 |
7.1.3 离线调试系统测试 | 第79-82页 |
7.2 性能测试 | 第82-83页 |
7.2.1 可视化编程性能测试 | 第82页 |
7.2.2 仿真调试系统测试 | 第82-83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8.1 工作总结 | 第83页 |
8.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