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4-15页 |
1 前言 | 第15-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8页 |
2.1 临床资料 | 第17-20页 |
2.1.1 观察对象 | 第17页 |
2.1.2 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2.1.3 诊断标准 | 第18页 |
2.1.4 纳入标准 | 第18页 |
2.1.5 排除标准 | 第18-19页 |
2.1.6 病历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 第19页 |
2.1.7 安全性评价及意外情况处理方案 | 第19-20页 |
2.1.8 受试者权益保护 | 第20页 |
2.2 观察指标 | 第20-24页 |
2.3 结果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5 疗效评价依据 | 第26页 |
2.6 分组 | 第26-28页 |
3 结果 | 第28-37页 |
3.1 各组脑电波(EEG)比较 | 第28-29页 |
3.2 各组血容量搏动(BVP)比较 | 第29-30页 |
3.3 各组皮肤电阻比较 | 第30-31页 |
3.4 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 | 第31-32页 |
3.5 各组改善焦虑症状总有效率比较 | 第32-34页 |
3.6 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 | 第34-35页 |
3.7 各组改善抑郁症状的总有效率比较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44页 |
4.1 中医对情志异常的认识 | 第37-38页 |
4.2 甲基苯丙腹对人体的危害 | 第38-39页 |
4.3 针刺改善毒品成瘾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观察 | 第39-41页 |
4.4 针刺结合心理疏导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生物电影响的临床研究 | 第41-42页 |
4.5 针刺结合心理疏导改善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情绪异常的临床研究 | 第42-44页 |
5 结论 | 第44页 |
6 分析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综述 | 第5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表 | 第5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
研究生在读期罔发表论文 | 第70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科研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