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导出案例与问题的提出 | 第8-12页 |
(一) 案情介绍 | 第8页 |
(二) 案件争议及问题的提出 | 第8-12页 |
1. 案件争议焦点 | 第8页 |
2. 司法实践中的争议焦点 | 第8-12页 |
二、工伤保险补偿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竞合适用的处理模式 | 第12-18页 |
(一) 各国关于工伤保险补偿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竞合后适用的处理模式 | 第12-14页 |
1. 替代模式 | 第12-13页 |
2. 选择模式 | 第13页 |
3. 补充模式 | 第13页 |
4. 兼得模式 | 第13-14页 |
(二) 四种不同模式选择的利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4-15页 |
(三) 我国有关工伤保险补偿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适用法律的梳理 | 第15-16页 |
(四) 我国立法中工伤保险补偿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竞合问题存在的缺陷 | 第16-18页 |
1. 立法方面语义笼统、不统一 | 第16页 |
2. 各地规定的标准不一样 | 第16页 |
3. 分析选择不同模式的原因 | 第16-18页 |
三、我国工伤保险补偿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竞合问题处理模式的选择 | 第18-24页 |
(一) 模式选择的依据 | 第18-19页 |
(二) 工伤保险补偿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具体内容比较 | 第19-21页 |
(三) 我国应选择的模式及模式的具体制度设计 | 第21-24页 |
1. 我国应选择的模式 | 第21页 |
2. 具体制度的设计 | 第21-24页 |
结语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致谢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