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节能技术与能源结构对我国钢铁产业碳排放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34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 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第14-16页
        1.2.1 科学问题第14页
        1.2.2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第16-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图第17页
    1.4 创新点第17-21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1-34页
        2.1 节能技术与能源消耗的关系研究现状第21-25页
        2.2 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关系的研究现状第25-28页
        2.3 钢铁产业的能耗与碳排放研究现状第28-31页
        2.4 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第31-32页
        2.5 文献述评第32-34页
第3章 中国钢铁产业与碳排放现状分析第34-43页
    3.1 中国钢铁供给现状第34-37页
    3.2 中国钢铁生产现状第37-41页
        3.2.1 主要炼钢流程第37-38页
        3.2.2 钢铁生产能源消耗现状第38-40页
            3.2.2.1 炼钢吨钢综合能耗第38-39页
            3.2.2.2 炼钢主要工序能耗第39-40页
        3.2.3 中国钢铁碳排放现状第40-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中国钢铁行业“能耗—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第43-63页
    4.1 “能耗—碳排放”系统边界及界定第43-46页
        4.1.1 概念模型第43-44页
        4.1.2 系统边界的界定第44-46页
        4.1.3 模型的假设条件第46页
    4.2 模型构建第46-53页
        4.2.1 因果关系分析第46-48页
        4.2.2 人口经济子系统分析第48页
        4.2.3 钢铁产能子系统分析第48-49页
        4.2.4 钢铁消费子系统分析第49-50页
        4.2.5 能耗碳排放子系统分析第50-53页
    4.3 初始参数及主要模型方程式第53-56页
        4.3.1 初始参数第53-55页
        4.3.2 主要模型方程式第55-56页
    4.4 模型检验第56-59页
    4.5 敏感性分析第59-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能耗—碳排放”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3-98页
    5.1 中国钢铁产业碳排放情景分析第63-72页
        5.1.1 情景设定及参数说明第63-64页
        5.1.2 情景结果分析第64-72页
    5.2 中国钢铁产业节能技术情景分析第72-80页
        5.2.1 情景设定及参数说明第72页
        5.2.2 情景结果分析第72-80页
    5.3 中国钢铁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情景分析第80-85页
        5.3.1 情景设定及参数说明第80-81页
        5.3.2 情景结果分析第81-85页
    5.4 中国钢铁产业综合情景分析第85-93页
        5.4.1 情景设定及参数说明第85页
        5.4.2 情景结果分析第85-93页
    5.5 政策建议第93-94页
    5.6 本章小结第94-98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98-102页
    6.1 研究结论第98-100页
    6.2 研究展望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6页
附录第116-123页
    附录1 中国钢铁产业“能源—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方程式:第116-121页
    附录2 我国钢铁产业“能耗—碳排放”系统变量说明第121-123页
    附录3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项目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硅合金法提纯制备太阳能级硅的工艺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高危生产系统动态风险的拓扑模型与定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