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2-15页 |
1.2.1 锻模行业现状 | 第12-13页 |
1.2.2 铸钢锻模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夹心层梯度堆焊制造方法工艺分析及试验研究 | 第17-29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液压机锻模 | 第17-20页 |
2.2.1 传统热锻锻模制造方法 | 第17-18页 |
2.2.2 夹心层梯度堆焊制造锻模新方法 | 第18-20页 |
2.3 夹心层梯度堆焊制造工艺 | 第20-25页 |
2.3.1 堆焊工艺简介 | 第20-21页 |
2.3.2 梯度层材料 | 第21页 |
2.3.3 梯度堆焊工艺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1-22页 |
2.3.4 夹心层梯度堆焊工艺步骤 | 第22-25页 |
2.4 试验研究 | 第25-28页 |
2.4.1 堆焊试样制备 | 第25页 |
2.4.2 各材料室温力学性能 | 第25页 |
2.4.3 各材料高温力学性能 | 第25-27页 |
2.4.4 各层之间结合强度 | 第27-28页 |
2.4.5 试样硬度 | 第28页 |
2.4.6 试样显微组织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夹心层梯度堆焊方法试验分析 | 第29-37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成分和组织分析 | 第29-31页 |
3.3 室温下力学性能分析 | 第31-32页 |
3.4 高温力学性能分析 | 第32-33页 |
3.5 冲击断口分析 | 第33页 |
3.6 显微硬度分析 | 第33-34页 |
3.7 结合强度分析 | 第34-3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超高强度钢起落架模锻用锻模设计与再制造 | 第37-54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锻件分析 | 第37-38页 |
4.3 模拟方案 | 第38-40页 |
4.3.1 锻造工艺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4.3.2 模拟条件设置 | 第39-40页 |
4.4 A100超高强度钢飞机起落架模锻成形过程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0-51页 |
4.4.1 锻件成形模拟 | 第40-42页 |
4.4.2 锻模温度场模拟及分析 | 第42-45页 |
4.4.3 锻模应力场模拟及分析 | 第45-50页 |
4.4.4 夹心层梯度锻模结构设计 | 第50-51页 |
4.5 超高强度钢A100飞机起落架锻模耐磨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4.5.1 模拟参数 | 第51-52页 |
4.5.2 有限元磨损结果分析 | 第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夹心层梯度堆焊再制造起落架锻模应用 | 第54-60页 |
5.1 800MN液压机用锻模生产试制情况 | 第54-55页 |
5.2 锻后模具检测 | 第55-59页 |
5.2.1 模具外观对比 | 第55-56页 |
5.2.2 模具硬度检测 | 第56-57页 |
5.2.3 模具三坐标尺寸检测 | 第57-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7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67页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