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明代八仙的图像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2页
    1 选题简介第8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3 研究的主题、方法、意义第10-12页
第1章 八仙图像的由来及演变第12-22页
    1 八仙形象出现的原因第12-13页
        1.1 八仙社是八仙形象出现的直接原因第12页
        1.2 文化融合是八仙形成的重要原因第12页
        1.3 神仙文化是八仙形成的根本原因第12-13页
    2 八仙单体形象的发展与定型第13-18页
        2.1 八仙的来历第13-14页
        2.2 八仙单体形象的特点第14-18页
    3 八仙群体形象的形成与演变第18-20页
        3.1 八仙群体形象形成的原因第18-19页
        3.2 八仙群体的演变第19-20页
    4 明代八仙兴起的历史背景第20-22页
        4.1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八仙文化的兴盛第20页
        4.2 明初帝王为八仙文化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第20-21页
        4.3 三教合一为八仙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第21页
        4.4 八仙成为民众精神诉求载体第21-22页
第2章 明代八仙图像美学分析第22-34页
    1 八仙人物的造型分析第22-26页
        1.1 人物造型完美,手法写实第22-24页
        1.2 人物形象传达出人性美第24-26页
    2 暗八仙的图案装饰第26-28页
        2.1 见物如见人第26-27页
        2.2 图案化的装饰造型第27-28页
    3 丰富繁杂的载体形式第28-30页
        3.1 剪纸中的八仙形象第28-29页
        3.2 年画中的八仙形象第29页
        3.3 表演艺术中的八仙形象第29-30页
    4 有“神”味的符号第30-34页
        4.1 约定俗成的程式美第30-31页
        4.2“暗”流涌动——象征性的艺术语言第31-34页
第3章 明代八仙图像的母题第34-37页
    1 神仙崇拜第34-35页
        1.1 神仙崇拜第34-35页
        1.2 法宝崇拜第35页
    2 吉祥观念第35-36页
    3 生命意识第36-37页
        3.1 生存能力第36页
        3.2 寿文化第36-37页
第4章 明代八仙的图像寓意第37-43页
    1 众生的世俗情结第37-39页
        1.1 儒、佛、道三教合一第37-38页
        1.2 世俗化的八仙深得人心第38-39页
    2 人性的宣扬与讴歌第39-43页
        2.1 八仙图像反映人的主观情趣第39-41页
        2.2 神性隐退到人性彰显第41-43页
第5章 明代八仙图像的深层含义第43-50页
    1 “和合”的追寻第43-46页
        1.1 和合文化的历史溯源。第43-44页
        1.2 “和合”文化精神的追求第44-46页
    2 生命的礼赞第46-50页
        2.1 对长生的渴望和生命自由的向往第46-47页
        2.2 人性和神性的统一第47-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图片的出处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规范英文文本分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