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互联网公司双重股权结构形成的由来 | 第8-18页 |
1.1 双重股权结构的涵义 | 第8页 |
1.2 双重股权结构的起源及演变 | 第8-11页 |
1.2.1 起源 | 第8-9页 |
1.2.2 双重股权结构的禁用 | 第9页 |
1.2.3 解禁阶段 | 第9-10页 |
1.2.4 僵持阶段 | 第10-11页 |
1.2.5 双重股权结构的成熟化 | 第11页 |
1.3 双重股权结构在互联网公司中的兴起与发展 | 第11-15页 |
1.4 互联网公司青睐双重股权结构的原因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双重股权结构的优劣 | 第18-27页 |
2.1 双重股权结构对互联网公司发展的推进 | 第18-19页 |
2.1.1 凸显人才作用,提高决策效率 | 第18页 |
2.1.2 抵制资本逐利性的干扰,维护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 第18-19页 |
2.2 双重股权结构的弊端 | 第19-26页 |
2.2.1 对投资者利益的威胁 | 第20页 |
2.2.2 表决权比例 1:10背后的猫腻 | 第20-22页 |
2.2.3 公司执着于长期发展战略的负面效应 | 第22-23页 |
2.2.4 对公司治理的负面影响 | 第23-24页 |
2.2.5 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 | 第24-25页 |
2.2.6 弱化了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 | 第25-26页 |
2.3 互联网公司采用双重股权结构的特殊隐患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新型双重股权结构——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 | 第27-31页 |
3.1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27页 |
3.2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内容与实质 | 第27-28页 |
3.2.1 董事提名权 | 第27-28页 |
3.2.2 阿里巴巴合伙人的产生与构成 | 第28页 |
3.2.3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实质 | 第28页 |
3.3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相较于传统双重股权结构的优势 | 第28-29页 |
3.4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局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我国双重股权结构制度的推动与立法建言 | 第31-43页 |
4.1“互联网+”的提出与“电商国八条”的制定 | 第31页 |
4.2 我国《公司法》关于股东表决权的规定 | 第31-33页 |
4.2.1 《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表决权的规定 | 第32页 |
4.2.2 《公司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表决权的规定 | 第32-33页 |
4.3 我国双重股权结构制度的初步建立 | 第33-35页 |
4.3.1 《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与《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 | 第33-34页 |
4.3.2 我国双重股权结构的特点——“表决权恢复”制度 | 第34-35页 |
4.4 双重股权结构制度的价值 | 第35-36页 |
4.5 实现双重股权结构制度价值的法律障碍 | 第36-39页 |
4.6 立法建言 | 第39-43页 |
4.6.1 制定互联网公司上市的特殊标准 | 第39-40页 |
4.6.2 修改互联网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的条件 | 第40-41页 |
4.6.3 制定终止互联网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的特别规则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双重股权结构的普适性问题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