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林冠截留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苔藓水文特征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 | 第17-20页 |
2.1 黑河上游自然概况 | 第17-18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2.1.2 黑河上游基本概况 | 第17-18页 |
2.2 天老池流域自然概况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样地尺度上乔木林林冠截留特征的研究 | 第20-3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3.1.1 样地布设 | 第20页 |
3.1.2 样地结构的观测 | 第20-21页 |
3.1.3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22-30页 |
3.2.1 观测期间降雨特征 | 第22-23页 |
3.2.2 乔木林林内穿透雨变化特征 | 第23-25页 |
3.2.3 树干茎流变化特征 | 第25-26页 |
3.2.4 降雨量对截留量的变化影响 | 第26-28页 |
3.2.5 冠层叶面积指数对降雨截留的影响 | 第28-30页 |
3.3 小结 | 第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基于机载雷达数据的乔木林林冠降雨截留空间模拟 | 第32-4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4.1.1 降雨截留观测和模型建立 | 第32页 |
4.1.2 降雨数据获取和空间插值 | 第32-34页 |
4.1.3 基于LiD AR数据的青海云杉林LAI反演 | 第34页 |
4.1.4 截留空间模拟 | 第34-35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4.2.1 截留模型 | 第35页 |
4.2.2 降雨的空间分布 | 第35-37页 |
4.2.3 乔木林叶面积指数空间分布 | 第37-38页 |
4.2.4 天老池流域青海云杉林冠降雨截留空间分布 | 第38-40页 |
4.3 小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五章 苔藓-青海云杉林吸附截留容量的空间分布模拟 | 第43-5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5.1.1 地面数据采集 | 第43页 |
5.1.2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44-50页 |
5.2.1 影响苔藓植物的生长的因素 | 第44-45页 |
5.2.2 苔藓生物量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5.2.3 苔藓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 第46-47页 |
5.2.4 苔藓层最大吸附截留容量的空间分布 | 第47-48页 |
5.2.5 青海云杉冠层的吸附截留容量空间模拟 | 第48-49页 |
5.2.6 苔藓-青海云杉林吸附截留量的空间分布 | 第49-50页 |
5.3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 第52-55页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6.2 讨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