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基于PPP模式的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研究--以上海莘庄CCHP项目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9-2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6页
        一、国外研究状况第12-13页
        二、国内研究状况第13-16页
    第三节 相关概念第16-20页
        一、空气污染的概念第16-17页
        二、PPP模式的概念第17-20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20-23页
        一、研究方法第20-21页
        二、研究框架第21-23页
第一章 PPP模式的理论基础第23-32页
    第一节 公私合作理论第23-26页
        一、公私合作理论概述第23-24页
        二、公私合作理论的内涵第24-25页
        三、公私合作理论与空气污染治理第25-26页
    第二节 委托--代理理论第26-28页
        一、委托--代理理论概述第26页
        二、委托--代理理论的内涵第26-27页
        三、委托--代理理论与空气污染治理第27-28页
    第三节 公共物品理论第28-30页
        一、公共物品理论概述第28页
        二、公共物品理论的内涵第28-30页
        三、公共物品理论与空气污染治理第30页
    第四节 协同治理理论第30-32页
        一、协同治理理论概述第30-31页
        二、协同治理理论的内涵第31页
        三、协同治理理论与空气污染治理第31-32页
第二章 城市空气污染治理与PPP模式第32-42页
    第一节 空气污染治理模式的困境分析第32-34页
        一、政府公益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第32-33页
        二、完全私营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第33-34页
    第二节 空气污染治理PPP模式抉择第34-39页
        一、PPP模式空气污染治理的必要性第34-36页
        二、PPP模式的参与主体第36-37页
        三、PPP模式的运作机制第37-38页
        四、PPP模式的运作领域第38-39页
    第三节 PPP模式大气污染治理的优势第39-42页
        一、政府与市场的角色调和:掌舵与划桨第39页
        二、环境与经济利益的调和:生存与发展第39-40页
        三、治污理念的转变:谁排放、谁付费第40页
        四、促进污染治理的产业化第40-42页
第三章 上海莘庄CCHP项目案例分析第42-51页
    第一节“莘庄CCHP项目”概况第42-44页
        一、莘庄CCHP项目概况第42-43页
        二、莘庄CCHP项目的参与主体第43-44页
    第二节 莘庄CCHP项目的运作机制第44-46页
        一、项目识别第44页
        二、项目准备第44-45页
        三、项目采购第45页
        四、项目运营第45-46页
    第三节 莘庄CCHP项目评价第46-51页
        一、莘庄CCHP项目的优势第46-48页
        二、莘庄CCHP项目的不足第48-49页
        三、莘庄CCHP项目启示第49-51页
第四章 PPP模式下空气污染治理优化第51-59页
    第一节 构建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体系第51-52页
        一、构建物有所值评价体系第51-52页
        二、完善物有所值评价配套机制第52页
    第二节 合理设计PPP项目融资结构第52-54页
        一、优化PPP项目融资结构第53页
        二、优化PPP项目还款机制第53-54页
    第三节 健全PPP项目政策法规制度第54-57页
        一、政策保障第54-55页
        二、法律保障第55-57页
    第四节 健全PPP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第57-59页
        一、公共部门承担的项目风险第57页
        二、私人部门承担的项目风险第57-58页
        三、公私部门共担的项目风险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7-68页
后记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罗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分析
下一篇:上海市河流沉积物脱氮能力及其影响因素